夯实文化阵地基础,确保“文化便民”。为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活动阵地,方便村民看书学习,该街道在8个城市社区、3个农村社区共筹建农家书屋13处,藏书近3万余册,同时,又采取“一室多用”的原则,不断强化村居网络硬件设施建设,投入30余万元,为真武、旗杆、金西、金山、周桥等村居配备了电脑、电视、投影仪等电教设备,为村民免费提供上网查询、发布信息、培训等公益性服务,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文化活动,形成了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
加强文艺队伍培养,做到“文化乐民”。该街道在各村居成立了20多支文艺队,围绕重大节日和开展送文化、送科技下乡活动,精心组织文化活动形式,把计划生育、科技创新等政策性、知识性强的内容贯穿到节目中,在丰富节目内容的同时宣传相关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新风貌塑造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各村配备了音响、乐器、服装等文化器材,加大了对文化队伍和文艺骨干的培训力度,在他们的带动下,几乎家家都有跳广场舞、扭秧歌的村民。
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实现“文化育民”。该街道把触角伸向基层,面向农村,借助“农家读书会”等活动,提高农家书屋的知名度和利用率,使全街道上下逐渐形成了“爱读书,爱看报”的良好社会风气。组织开展了“庄户大舞台”文艺汇演,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以“四德”工程为载体,打造了40余幅囊括“仁、孝、诚、爱”等寓意深刻的道德教育宣传广告,统一上墙,形成“四德文化一条街”,让村民在闲谈娱乐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张懿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