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通讯员 郝美想 程绍君)杨营镇位于梁山县城西侧,东靠220国道,京九铁路在济宁市的唯一停靠站—梁山火车站座落镇境内,交通非常便利。近年来,该镇依托本地畜牧业资源和区域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全力推进养殖业由个体户分散养殖 向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转型,形成了16个专业养殖合作社,12个养殖专业村,农民纯收入达11000余元。
在杨营镇程垓村的黑猪养殖园区,笔者见到了正在给猪检查身体的村书记程立杰。“村里不少农户家里都养猪,但都是个体户小规模养殖,技术落后,每次遇到疫情农户总会遇到沉重打击,猪粪、冲刷猪舍产生的污水给也村里环境带了一定的污染。”程立杰告诉笔者。近年来,在县、镇领导的支持下,程垓村建立起占地面积70亩的梁山黑猪养殖园,采用微生物发酵养猪技术,实行科学化养殖,在猪圈内铺设了发酵床,猪的粪尿被有益菌完全分解转化,形成有机肥料,销售给种地农户,还能换取一定的收入,实现了养猪无污染、无排放、无臭气的零排放清洁生产。目前存栏梁山黑猪和“杜洛克”5000多头。
笔者走进杨营镇薛阁村,该村是全县重点养牛专业村,现有村民428户,全村养牛专业户286家,年肉牛总量达6000余头,主要为鲁西黄牛、西门塔尔肉牛、新疆肉牛等优质品种,年产值达7800余万元。“以前养牛,辛辛苦苦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地方小形不成规模,而且买饲料、给牛配种等费用不少,因为你是散养,人家在政策上不给你优惠。现在好了,我们都加入了村支书薛庆朝成立的天立肉牛畜牧养殖合作社,给牛看病、配种、买饲料等都统一进行,镇上还免费给聘请专家进园指导,这牛是越养越带劲啊!”薛阁村一养牛专业户乐呵呵地跟笔者说。目前,该合作社建有标准化牛舍10个,大型饲料青贮池1个,建设了10余间病牛治疗室、观察室等配套场所,并且聘请了4名养殖肉牛专业技术人员。该合作社实行“基地+农户”的饲养方式和“五统一”的管理模式,风险同担,利益共享,改变了村民靠天吃饭、靠地生存的单一模式,为群众开拓了一条自主致富的道路。
杨营镇刘庄村地处西环路与丁杨路的交叉处,交通便利,过去村上有不少人从事羊交易。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因势利导下,刘庄村成立了养羊合作社,主要饲养小尾寒羊、青山羊和波尔山羊等品种。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利用现在的发达资讯与全国各地客商进行洽谈业务,村民切实得到了实惠。现如今,一排排现代化的羊舍干净卫生,小羊们住上了“二层楼”,笔者注意到,所谓的“小羊上楼”,就是用竹板在离地面40公分处做了竹板垫层,在竹板垫层上养羊。问及这样做的好处,该合作社负责人解释说:“羊上楼之后,羊的排泄物通过竹板间的缝隙漏到下面,保持羊舍干净卫生,下面的粪便再进行无污染性处理,有利于羊舍的通风防疫。”目前,像这样现代化的合作社和养羊场在刘庄村有14个,全村80%的农户入社入场从事羊生态养殖业,全村羊存栏小尾寒羊、青山羊和波尔山羊等品种达8万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