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卜晓明(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被一些外国经济分析师视作世界经济2014年主要风险之一。在中国经济硬着陆警告赚取眼球之际,外国多名经济界大腕不吝发声,称中国经济遭到误读。
“硬着陆可能性非常小”
二十国集团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上周末召开前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非常小”。
她预测,中国经济增速2014年将达7.5%,“与过去十年实现的增速相比,这当然有点低,但那样规模的经济体发展到那样的程度,势必会有所放缓。而且我们认为,他们应该放缓增速,这种做法的确恰当”。
拉加德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非常谨慎,而中国经济时常遭到“误解和误读”。
不过,拉加德同样为自己的预判留有余地。她虽然认同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但建议中国的贸易伙伴对冲这一可能性。
“无需对增长放缓太担心”
美国量子基金创始人之一吉姆·罗杰斯上周接受“商业内幕网”采访时说,无需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太担心。不过,他对中国地方债务水平感到担忧。
罗杰斯说,中国政府正在而且已经着手冷却房地产市场。去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做出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受益行业前途光明。
他认为,鲜有人理解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有何历史意义。例如,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吉姆·查诺斯自2009年起就预言中国经济崩盘。罗杰斯当时就说,查诺斯既不了解中国,也不了解迪拜。
罗杰斯说,与每个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一样,中国的发展将伴随一些挫折。
他说,现在最担心中国某些地方政府高企的债务水平,因为全世界一直充斥着人为的流动性,致使中国某些省份和企业债台高筑。
“雷曼式崩盘不会上演”
路透社博客本周刊登著名经济记者阿纳托尔·卡列茨基的文章。文章写到,美国雷曼兄弟式崩盘不会在中国上演。
卡列茨基写道,提到中国是否具有保持金融稳定的工具,答案几乎可以肯定。
他说,中国的金融体系由国有银行主导,这些银行实际上是中央政府的分支,比私有金融机构组成的由市场驱动的复杂网络更易稳定。国有银行或许在资源分配方面表现低效,但只有在政府自身破产的情况下才会破产。而中国政府或许是全世界最具偿付能力的政府之一。中国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82万亿美元。
卡列茨基说,押赌中国金融体系出现雷曼式崩盘的任何人,都需要这好几万亿美元才能唱空北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