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双管齐下夯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今日报道》
齐鲁网济南3月3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今日报道》报道,临沭县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把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监管工作和农村工作室建设做为重要抓手,推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每个月中旬,临沭县临沭街道兴安社区的村民们,就会三三两两的聚在村务公开栏前--村里刚贴出来的财务明细总会在这时候定期张贴出来。村集体花了哪些钱、收入哪些账,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临沭县兴安社区支部委员徐之江:“像以前吧还得从喇叭里吆喝,叫老百姓过来看一看,现在已经形成规律了,不用在喇叭上吆喝,每个月的12号左右他们就自然的到我们村务公开栏进行监督察看。”
村务公开,本来就是一项铁的规定。能让这项规定不折不扣的得到落实,变成"活的规律",这得益于当地纪委部门专门搭建起的农村"三资"县镇村三级监管平台。
在对农村的调研中,临沭县纪委发现,资金、资产、资源,最受村民关注,如果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也最容易困扰农村发展。
依托县里的财务监控网络,临沭县创新研发了县乡互联的"三资"管理软件平台,全县所有村庄资金、资产、资源的清理结果都被纳入平台统一监管,并建起了电子台帐。
临沭县农经中心主任刘建文:“通过实时的查询农村财务运转的情况,可以及时的发现记帐不及时以及不规范,和违规违纪的财务事项,这样可以及时的加以督促指正。”
为了确保平台上的资料翔实可靠,从最开始的清产核资,县纪委就进行了全程监督,清查结果由监督委员会、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三会确认后,再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账务公开了,过程透明了,换来的是矛盾少了,猜疑没了,最终群众的满意度也大幅上升了。
临沭县兴安社区支部委员徐之江:“自开展这项工作以来,我们把村里所有的家底子全都拖出来了,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
农村"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也让临沭县获得"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的称号。
账务上纠葛少了,临沭县纪委又在密切农村干群关系上做起了文章。他们率先建起的纪委农村工作室,直接和群众面对面,村里人对村干部有啥不满意的、不顺心的,不用出村,都可以到这里来反映。
临沭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宋国山:“我们依托农村工作室,整合了基层的纪检监察力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查处,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作室设立以来,临沭县涉及村干部的集体上访明显下降,一些农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也在基层得到了解决。
去年以来,临沭县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行班子成员联系镇街、定期调研、轮流接访制度。在20多次的明察暗访中,发现并查处无故缺岗、公车私用等问题42个,给予9人党纪政纪处分。受理信访举报269件次,审理各类案件24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43人,保持了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
临沭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宋国山:“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中心,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突出监督执纪问责,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