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原住民仅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2.5%,然而狱中却有27%的受刑人是原住民族群。据台湾“中央社”3月23日报道,澳大利亚有一所监狱,专为原住民受刑人打造“类社区”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在狱中仍能贴近家庭、传统文化和社会,使他们日后有技能可重返社会谋生。
据报道,2013年澳大利亚狱中受刑人人数增加至历年之最,其中原住民占超过1/4的比例,入狱率高于非原住民族群。为避免出狱又陷入犯罪循环的开端,西澳省打造了全澳第一座原住民监狱,培养受刑人的生活和职业技能,协助日后重返社会谋生。
据报道,这所专为原住民打造的惩教中心,位于西澳省北方的小镇德比(Derby)。共耗资澳1.5亿澳元(约合人民币8.4亿元人民币),于2012年11月正式启用,收容轻度和中度的受刑犯,共有22间居住单位,可容纳120名男性受刑人和30名女性受刑人,希望能帮助原住民受刑人摆脱以监狱为家的宿命。
自愿转调在此服务的原住民警长麦法兰(MikeMacfarlane),具有辅导原住民的多年经验,他说,很遗憾必须特定为原住民族群来打造一所监狱,但这却是现实所趋。
据报道,西澳省的原住民犯罪问题严重,原住民人数仅占西澳人口的3%,但狱中已成年的受刑人却有近4成是原住民。尤其在偏远地区,原住民受限于教育和保健知识的不足,面临严重的酗酒和低就业率问题,频繁进出监狱似乎成了家常便饭。
在这所惩教中心,听得见鸟儿在枝头鸣叫,红土被覆着野生植物,除了有足球场和篮球场外,还可透过半透明栅栏看见远方辽阔景色。麦法兰说:“若不是有半透明栅栏,可能会让人误以为这是座全新的小镇。”
不同于一般监狱牢房所采取的隔离方式,这所惩教中心将原住民族系和语言相近的受刑人安排在同一间家庭式小屋,约6至7人一间。他们必须自理生活起居,从中学习生活技能,包括烹饪、打扫,以及养成卫生习惯和健康饮食等。
麦法兰说,管理者试图让狱中生活反映社会,而大部份的原住民受刑人先前生活十分艰困,因此监禁期间他们从基本的生活技能开始学起。
据报道,受刑人每周还有津贴可自行选购食材,并在导师协助下学习烹饪,也可按照原有生活习性,自行升火煮食,管教原则着重让原住民受刑人在独特文化中建立起自信与自尊,在正向的环境下,减少出狱后再次犯罪。
此外,惩教中心也提供教育和职业训练,让受刑人学习焊接、引擎维修等课程,培养日后的谋生技能。希望经过文化熏陶和专业技能养成,在潜移默化中铲除恶习,进一步降低出狱后的再犯率。
西澳省惩教部长柯伯(Murray Cowper)认为,此举创新的关键在于,将囚禁受刑人并期望他们出狱后即重生的想法已经不适用了,应让受刑人接受技职课程培训,让他们一旦出狱即具备谋生的能力。(实习编辑:张红艳 审核:谭利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