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银保新规“盯防”高龄客户——《通知》从4月1日开始执行 半个月为特殊人群买保险“放宽时限”
从银行渠道购买保险产品(以下简称银保产品)的犹豫期从10天延长到15天,为60岁以上老人等特殊群体设定“人为保障”……从4月1日开始,中国保监会联手中国银监会下发的 《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开始施行,为消费者拉起一道防火墙。
时至今日,新规已实施半个月,新规较之前有何变化?岛城执行情况如何呢?近日,记者走访了中行、农行、工行、建行等多家银行网点,对银保业务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银行人员不了解新规
银保新规已实施半个月的时间,记者发现,多数银行对其了解甚少,甚至个别网点连大堂经理都对此一无所知。
在秦岭路一家股份制银行内,当记者询问有无保险产品销售时,工作人员从抽屉里翻出一张复印的 “分红型银保产品”资料,并表示:“保险产品可以买,但现在办不了,先留下姓名,过后再联系。”
当记者询问另一家国有银行大堂经理,银保产品是否有新规定时,工作人员回答:“不太清楚。”他随后补充:“你要是购买银保产品按照产品说明书就可以了,如果不放心可以仔细阅读一下。”
记者发现,由于过去一段时间受客户投诉所累,如今,一些银行对银保产品并不热衷。同时,在理财产品热销的今天,银行人士对银保产品也失去了前两年的热情。
记者在秦岭路另一家大型银行内询问银保产品时,银行工作人员热情地向记者推荐理财产品。他告诉记者,买保险产品还不如买理财,现在理财产品收益较高,且期限较短,而保险产品的期限相对较长,不够灵活。
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年,监管部门一直紧抓银保销售的相关工作。而此次新规的出台,对银保渠道的销售行为和产品调整做出更为严厉的要求与限制,对规范销售行为有很大好处。
此次出台的银保新规虽然给行业戴上了“紧箍咒”,但是这只是个指导意见,银行保险业机构如果有违规,如何处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重点“盯防”高龄客户
此次新规将银保渠道保险产品的犹豫期从10天延长到了15天,并规定犹豫期内退保,保险公司只能收取10元保单工本费。同时,针对老年人在银行“存单变保单”投诉增多的情况,新规为老年人购买保险设定了“人为障碍”,要求不得现场出单,必须经过人工审核,以保护这一特殊群体的权益。
记者走访中发现,如今各家银行、保险公司对高龄客户更加谨慎,介绍相关产品时,多数告知不推荐老年人购买。一位保险人员更是直接地告诉记者,65岁以上老人不允许购买此类产品。
按照新规规定,当投保人年龄超过65周岁或期交产品投保人年龄超过60周岁时,银行向其销售的保险产品原则上应为保单利益确定的保险产品,且保险合同不得通过系统自动核保现场出单,应将保单材料转至保险公司,经核保人员核保后,由保险公司出单。业内人士指出,“对特殊人群投保设定限制,可以算是新规的第一道防线。”
保险公司忙结构调整
目前各大寿险公司已按照新规要求进行筹备,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主动调整产品结构,重点转向期交产品的销售推动。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代理仍然是获取规模的重要渠道,公司将继续加强与渠道合作共赢模式的深入拓展,加强期交产品和高价值率产品的销售。
中国人寿则将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减少趸交和短期期交业务规模,加大中长期期交业务发展力度,重点考虑公司做大之后如何做强的问题。即将实施的新规对一些依赖银保渠道的中小险企来说影响则要大得多。《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每个网点不得与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保险业务合作,这意味着很多中小险企的产品很可能退出银行销售。在这样的背景下,银保新规将促进中小险企在产品、费率、其它渠道等方面进行创新。中小险企如果不能提供适合监管需求的产品并开拓新的销售渠道,被市场淘汰在所难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