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砚台。西洋绘画就是一个调色盘,一个调色板。砚台那是很讲究的,几大名砚大家都知道,好的砚台下墨快、下墨细,而且墨不会轻易干掉。古人是很勤奋的,他今天上午写了,下午有事没写,晚上再写的时候,那个墨还没干掉,好的砚台是这样的,所以说砚台也很讲究。但是现在好多人不用了。
墨也很讲究。有些年龄大的同志可能知道,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可能也知道,农村有些小孩上火肿痄腮,做母亲的就会说,“你上村东头经常给大家写对联的那个老大爷家里去,让他给你抹上点儿墨就行。”抹上点墨就好了,因为这个墨里面有冰片麝香。现在文房四宝只剩两宝了,只有毛笔和宣纸了。有个别的画家更有意思,连毛笔都不用了,直接用手指头画,只剩一宝,光有宣纸了。
中国画家
要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欣赏中国画,需要有独立的审美修养,这往往和人的修行有关。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往往与人的修行、做人的标准有关,与那种不张扬、不温不火、追求文人气息、追求书卷气等结合起来。过去讲人品、画品。一个好的画家不必考虑名和利,首先是真爱中国画,不管干什么工作,也许与画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很爱中国的书法、中国的绘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这是第一个口。
第二,多读书,有修养,而且适当地体现一下自己的才气、个性。这是第二个口。
第三就是勤奋、真干,刚才我讲到揉面,你光倒水、倒面,不行的,要揉,这个揉就是勤奋。勤奋又是一个口。
这三个口加起来,就是一个品字,就体现出中国书画的这个品。你有了这个人品,有了这个画品,有了你的勤奋,即便你不是一个专业的画家,但照样会有你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
实例齐白石,他是木匠出身,是农民出身,他对画的爱、对书法的爱、对中国文化的爱,再加上他的悟性、他的勤奋读书,他这个品具备了。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当然,近现代书画方面的学院派在我们中国兴起以后,也有相当一部分有志之士,像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这些中西结合的画家,把西方的一些教育方式、造型的方式、科学研究的方式带入我们中国,使我们中国的教育,包括我们中国的绘画,发展得更加强大、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教育规律。
但是我认为我们中国的画家还得要好好地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一直在高校里讲,我们不光有继承、发展的义务,还有守护的义务。我们也要呼吁,把我们过去的精髓的东西再找回来,真正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艺术审美素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