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正在建造拱门,此处距离被摧毁的四号反应堆机组相当近。
中新网5月4日电 据美国《纽约时报》日前报道,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世界上最严重的民用核设施灾难的遗址旁边,新的防护建筑正在修建。这座拔地而起的巨型穹顶,将在今后隔绝放射性尘埃,防止可能的事故重演。然而,乌克兰目前动荡的政局,为这个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建筑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厚厚的混凝土板的反辐射防护下,无数的工人正在建造一座巨大的拱顶。它包裹在大量锃亮的不锈钢下,体量之大足以覆盖自由女神像。这座建筑极为超自然,看起来就像是被外星人扔到这片苏联时代的工业区中一样。
报道称,如果一切顺利,到了2017年,这座重达3.2万吨的拱顶将被安置在聚四氟乙烯垫轨上,巧妙地滑去覆盖在那座破败的防护建筑上。老的防护是为了包裹1986年4月爆炸燃毁的反应堆释放的放射性残余物而兴建的。当拱顶的两端封闭后,将有能力在日渐陈旧的防护建筑倒塌的情况下,包住所有的放射性尘埃。
通过几近消除大气遭进一步污染的风险,这座拱顶将解除挥之不去的灾难重演的威胁,哪怕是有限的重演。在28年前的那段梦魇般的日子里,放射性尘埃严重污染了周边的大面积平原地区,将村镇变为鬼城,里面回荡着过往生活的回声。
这座拱顶还将允许切尔诺贝利清理工作开启任务艰巨的最后阶段,即移除遭严重污染的反应堆废墟,以便将其进行永久性的安全储存。这一任务将由国际社会移交到乌克兰手中,在现在的局势下,带来了新的忧虑。
不过,目前看来,这座日渐增高的拱顶是进步的象征。
拱顶由法国建筑企业联合体诺瓦卡(Novarka)打造。“这是座不可思议的建筑,”诺瓦卡的项目总监尼古拉·卡耶(Nicolas Caille)说。“你没法拿它与任何其他的东西类比。”
各国正在辩论原子能作为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手段的未来,而这座拱顶响亮地提醒人们,核能尽管拥有诸多好处,但也背负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出现差池,巨大的挑战就会随之而来。
报道称,正如日本自三年前福岛核电站熔融事故以来体会的那样,核污染的控制与清理工作挑战着工程能力的极限。
这份工作的成本也极为可观。单是切尔诺贝利拱顶,最终花费就将达15亿美元左右(约合94亿元人民币)。拱顶项目主要由美国资助,还有其他约30个国家出资。
而且,要想让这座放射性灾难遗址真正安全,或许要花上好几代人的时间。
工程人员将切尔诺贝利拱顶的设计寿命定为100年;根据他们的测算,这是彻底清洁该地区可能需要的时间。然而,报道称,乌克兰的长期决心一直存疑,而该国的政治动荡及其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又引发了新的关切。因此,就连一个世纪也可能并不足够。
不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的核安全主管文斯·诺瓦克(Vince Novak)表示,这座拱形建筑相当强大。他所在的机构负责管理该项目的融资。他说,如有必要,“它或许可以维持300年,乃至更久。”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可被比作引爆了一枚巨大的脏弹,爆炸把放射性物质喷向四面八方。爆炸后引发的大火进而把更多的污染物送入了大气中,随后它们被风带到了该地区的各个地方,并进入了西欧地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