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五省客商看山东 营商环境大家谈
视频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
齐鲁网济南5月10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营商环境冷与暖,外地客商最敏感。山东自实施工商注册改革和金融创新等新政后,给民营经济带来了哪些变化?日前,记者走访了江西、陕西、山西、湖北、广东等五家商会,一起来听听这些外地客商对山东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山东出台了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企业注册提供了便利。提到营商环境,外地客商对这项改革赞不绝口。
陕西商会副秘书长赵燕:“我们审批的时候,你按照这个制度、按照这个标准填表,它就能给你下来,你像我们陕西有些时候相对就弱一点。”
湖北商会会长王琳:“工商注册的门槛降低了,我在这一个月准备注册三到四个公司,做我公司内部资源的配置,原来很难的,那么现在非常容易。”
企业用增加投资,为工商改革投了“赞成票”;同样,对山东去年开始的金融改革,企业也有着更多期待。
江西商会专职副秘书长巩增盈:“比如说,政府可以提供一种政府保障式的互助式的基金形式的这种融资,在银行的帮助下,(商会)自己内部通过我们民间的资本,实现一个互相的担保贷款。”
外商们认为,山东在招商引资方面仍有一些顽疾需要根除。
客属联谊会秘书长黄玉荣:“比如说我去那里建厂,牵扯到水电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就受到当地的一些歧视。”
江西商会专职副秘书长巩增盈:“所以很有可能这些外商就很容易流失,过一段时间口口相传,就觉得在这没法投资。”
企业经营,离不开人才。奉献、忠诚是外地客商对山东员工的积极评价。但他们认为追求稳定、缺少冒险精神却是山东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人才瓶颈。
湖北商会会长王琳:“这是这个齐鲁文化,需要政府层面去引导,需要引导更多的家庭,更多的社会人,更多的年轻人创业,鼓励孩子创新,鼓励孩子去闯,今天的创业者是明天的企业家。”
营商环境是个系统工程,外商除看重项目政策外,还包括外地人子女教育、就医、养老等这些社会问题。
陕西商会副秘书长赵燕:“我们商会遇到的情况是什么呢,很多户口没落在这,它就牵扯到孩子的上学。”
江西商会专职副秘书长巩增盈:“我们就特别希望他们这些在江西的,能够和济南的,和山东各地市的能够连起来这个医保,没有外地人的概念,在哪儿发展我就是哪的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