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旅游回家之后,热心的刘效伟就一直关注着这件事。“我在济宁教书20多年,对济宁各地还是比较熟悉,找起来应该不费劲。”刘效伟告诉记者,退休之后他虽然回到了淄博老家,逢年过节还是会回济宁探亲,“在淄博的时候我就先在网上搜索是不是有这个地方,找到之后我就订车票来到了金乡。”
刚一坐上去往金乡的客车,刘效伟就开始打听同车乘客是不是有桃园村这个地方。“一位小学老师告诉我金乡确实有这个地方,以及具体该怎么走。”刘效伟说,下车之后一路边走边问,徒步4公里终于找到了桃园村,而且村上确实有王姓人家,而且是“俊”字辈的。“找到了就好,不为别的,只为了却老人的一个心愿,再不回家可能就来不及了。”刘效伟告诉记者。
重返故土 相聚竟是半个世纪
由于东北的天气原因,今年5月份天气变暖之后,王俊虹老人踏上了回乡之旅。“这期间一直想过来,但是年龄大了,天气太冷出不了远门。”5月11日,王俊虹坐火车从沈阳赶来,虽然舟车劳顿,但是却坚持要马上回家。一路上,老人非常兴奋,用相机记录着沿途家乡的点点滴滴。可是,当她来到桃园村,看到一位正在路边休息的同姓时,激动的泪水早已夺眶而出。为了这一刻,这位老人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掬一捧家乡的土带回,在家乡的土地上站一站,此生足矣!”王俊虹曾在信中这样说,她没有想到竟然能够找到家乡的亲人。在当地村委的帮助下,几位与王俊虹同辈的老人一起回忆当年的场景,由于时间相隔太久,再加上许多家族资料已经毁坏,老人们对她的父亲几乎没有印象。但是当王俊虹说出父亲的乳名时,75岁的王俊奇突然有了记忆,“我也是听奶奶说的,你父亲年龄最小,还有两个哥哥,他们都去闯关东了,你父亲回来过一次,两位哥哥就再没回来,我父亲和你父亲是远堂兄弟。”“月是故乡明,永远珍藏在心中。愿故乡平安富足。我也会带着弟弟妹妹回来看故乡的山水,感谢故乡的亲人。”临行前,王俊虹老人捧着故乡的黄土,“希望这次别离只是暂时的,也希望能够找到东北的两位伯父家的亲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