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伯(中)在红点奖颁奖典礼现场。(照片由马文伯提供)
齐鲁晚报讯 2014年德国iF概念设计奖近期公布了入选名单,济南小伙马文伯因设计了提高冰箱空间利用率的“X”技术,而荣获这一被欧洲媒体称为设计界“奥斯卡”的奖项。
在此之前,马文伯曾于2013拿到过德国Red Dot红点概念设计大奖。在设计界,德国iF概念设计奖、德国Red Dot红点概念设计奖和美国IDEA奖被公认为最权威的三项设计大奖,是高品质设计的象征。
一年之内两夺世界设计大奖,这样一位少年早成的“学霸”,又是怎样炼成的呢?
本报记者 宋磊 实习生沈振 王志伟
酷爱研究 新潮电子产品
马文伯自己介绍说,他喜欢研究一切新鲜事物,尤其是科技类电子产品。“从小学起,我就酷爱研究各类新潮的电子产品。”
马文伯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诗。谈到诗,他说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对他影响尤其深刻,他曾把这首诗全部抄写在卧室的墙上。“这首诗在我人生各个重要转折和自己人生观的构筑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对应试教育的不满,不想在整天考试的环境下学习;希望摆脱父母的束缚,渴望自由,这些都是马文伯想要出国留学的原因。2008年从山东省实验中学毕业后,马文伯没有选择在国内上大学,而是学习了韩语。2009年19岁的马文伯选择了去韩国国立昌原大学留学。
想成什么人 就要吃什么苦
在中国经历过魔鬼般的高中生活之后,一到大学里都会产生放松心理。
在韩国开始大学课程后,马文伯周围同学真正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的不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吃什么样的苦。”马文伯一直深信这句话,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专业上,像在高中时期一样,每天学习十多个小时。
马文伯一头扎进设计的海洋里遨游。他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设计竞赛,由于与其兴趣相投的并不多,所以在参加设计竞赛时,马文伯往往找不到合作伙伴,大部分时间只能孤军奋战,恰恰这样,锻炼了他独立完成一整套设计流程的能力。
出国那天起,马文伯就给自己定下两个目标,一是要少花家里钱,二是要学有所成。通过努力,马文伯大学四年一共拿了6次奖学金,学费基本自己解决;而学有所成,则成为他积极参加设计竞赛的原动力。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