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齐鲁网5月16日讯(枣庄台:张亚伟 薛城台:张潇艺)在枣庄,有这样有一支以老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队伍,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工矿企业、学校社区,发挥自身智慧、技术、经验,把“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融入“老有所为”,送科技、送教育、送健康、送文化,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就是枣庄市老科协人。
近日,随着枣庄几场大雨后,小麦也进入了病虫害的高发期,在枣庄市薛城区的一处麦田里,一位年逾近八旬、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给农民讲解了蠓虫的危害,并将如何防治教授给了他们。这位老人名叫胡继武,退休前任薛城区人大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多年来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退休后,胡继武毅然加入老科协,将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无偿献给需要帮助的农民,为枣庄农业增产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而像胡继武这样老科技工作者在枣庄还有很多,他们退休后,依然奋战第一线,在各自的领域传播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科普活动,用自己晚年的时光和丰富的知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据了解,近年来,枣庄老科协在全市成立各级各类老科协组织160个,拥有各级老科协会员1.2万人,共创办、领办老科协项目基地200余个,涵盖农业、工业、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谱写一个个多彩的服务经济发展新篇章。
枣庄市薛城区老科协会长谢云文说,许多老科技工作者虽然退休了,但是他们深深地都感受到退休不能退志、退岗不能退步、退职不能退责,他们通过发挥余热,感觉到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实践证明,这些老科技工作者干了一辈子,退下来以后,知识如果发挥了是对社会的一种奉献;如果闲置起来,就是是一种浪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