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当代“中国保尔”81岁老人朱彦夫《极限人生》

时间:2014-05-22 12:38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他14岁参军,在朝鲜战场失去了四肢和左眼,重残之下却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主动放弃荣军院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参加生产建设。担任村支书,带领村民治山种树,打井修渠,架电办学,一干就是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当时全乡的先进村。离职后,又以特残多病之躯,创作出版了长篇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的81岁老人———朱彦夫。

21日,“时代楷模”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从朱彦夫的部队经历到担任张家泉村村支书,再到退休后历时七载创作出33万字的《极限人生》,报告团成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老人的点滴事迹,听到动情处在场师生感动得鼓掌、落泪。

1957年,朱彦夫当村支书的第一天,他就拖着17斤重的假肢,拄着双拐翻山越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这个缺水的村子找水。经过3年苦干,他带领村民打了3口深水井和三眼大口井,修建了1500米长的水渠,彻底解决了村民用水匮乏和无水浇田的问题。在朱彦夫担任村支书的25年间,张家泉村实现了全县多个第一。“村里人穷,老老少少识字的没几个,老朱决定在村里建个图书室,没有书架怎么办,他就找母亲商量,能不能用寿材板打个书架,老人一开始不答应,跟他说:什么都依你,这个不依!老朱跟娘动心眼,他憋在屋里,不吃不喝,谁叫也不理。娘心疼儿子,答应了他的要求。老朱弯腰低头,在床上给娘磕了一个响头。图书室开张之后,朱彦夫又在村里办起了夜校,现在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凡是识字的,几乎都是在夜校里学出来的”。报告会上,当听到朱彦夫竟然用老母亲的寿材板打书架、为村建图书室,以及违背老人临终遗愿“狠心”将其火葬,只为改变村里旧风俗的动人事迹时,会场里顿时响起热烈掌声,记者看到许多人都被感动得抹眼泪。“父亲是重残军人,他一天都离不开母亲。对父亲来说,母亲就是他的手和脚,就是他的拐杖。为了父亲、为了这个家,母亲结婚55年,只回过5趟娘家。”报告会上,朱彦夫的女儿朱向欣讲道,今年已81岁高龄的父亲虽然重度伤残,但他却是自己心中永远的明灯,“父亲家教很严,总是要求我们生活上和最差的比,工作学习上和最好的比”。

因为身体不好,朱彦夫需经常去医院看病。作为一位老战斗英雄,原本县里为他派了专车,可他从没用过一次,都是儿子、女婿用自行车载他去离村20里地的医院。有时妻子埋怨他为啥不用车,朱彦夫总是说:“如果啥事儿都找组织,还能算是个党员吗!”腰部有病的母亲为支持父亲工作,都是偷偷喝两口白酒麻痹自己,再背上父亲继续上山干活。

1996年,朱彦夫千辛万苦写的《极限人生》出版了,当天晚上,他把六个孩子叫来,郑重地送给她们一人一本。灯光下,他在书的扉页上用残臂认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还特地跟几个闺女说:“当年,对你们关心不够,连结婚都没有像样的东西。这本书算是给你们补上的嫁妆!”(记者 孙丹青)

相关阅读
  • 暖新闻 | 济宁公交司机助7旬迷路老人回家
  • 济宁多方接力,“漂泊”十几年的菏泽老人终于回家了
  • 暖心!八旬老人旧病复发,曲阜东站工作人员携手及时护送
  • 济宁八旬老人走失,警民齐心助老人回家
  • “人民楷模”朱彦夫同志事迹报告会在声远舞台举行
  • 助受骗老人挽回损失
  • 梁山县寿张集镇蒋集村第四届老人节 老干部局送温暖
  • 银都小区怡杏园小区业主厨房楼板渗水 老人盼处理

    • 上一篇:大张楼镇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推进
      下一篇:济宁市城区新设立3个老年卡专用办理窗口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