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5月30日讯 (记者 彭寿熙) 我国"大洋一号"科考船自去年12月从三亚启航以来,历时179天,完成大洋第30航次科考任务,昨天(29号)上午顺利返航青岛。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报道,大洋一号第30次科考共完成了四个航段的科考任务,航程达到2万5628海里,首次在西南印度洋进行海底热液硫化物的勘探,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大洋第30航次首席科学家陶春辉,“首先是多金属硫化物的勘探,资源勘探取得突破。我们一共发现了11个热液区,而且在三个热液区,资源的分布应该是非常广泛,这就说明了我们这个矿区有比较好的资源前景。”
海底热液活动区中的多金属硫化物是目前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一种海底矿藏。目前,中国已和世界海底管理局签订了15年的勘探合同,对海底热液硫化物进行精细勘探。今年年底,大洋一号将继续起航,并可能动用蛟龙号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进行更加深入的勘探和资源评价。
延伸阅读:大洋一号完成第30航次科考任务 返回青岛2014四川高考新规:每科考试提前38分钟入场“蛟龙”母港国内最大科考码头建设进入冲刺期(图)山东广播电视台小记者团青岛世园 科考夏令营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