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3日报道 据高度机密的文件说,国家安全局正从其截获的通信记录中获取大量照片,以用于其复杂的面部识别计划。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31日报道,美国国安局的文件透露,过去四年来,随着这个间谍机构开始利用新的软件处理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视频会议和其他通信手段中包含的大量图像,国安局对面目识别技术的依赖大大增加。文件显示,国安局官员认为,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彻底改变国安局发现世界各地情报目标的方式。国安局此前一直没有透露对这一高度敏感的能力所怀的野心,以及其努力的程度。
据来自前国安局承包商斯诺登的2011年的文件显示,国安局每天截获数以百万计的图像,其中包括大约5.5万具备“面部识别质量的图像”。尽管国安局过去都把注意力放在文本和语音交流上,但现在它认为面部图像、指纹和其他标志对于跟踪可疑的恐怖分子和其他情报目标来说也同样重要。
2010年的一份文件指出,“我们追踪的不仅是传统的通信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利用数字手段研究目标日常网络活动所留下的线索,以汇编目标的所有个人信息和社交群落信息”,从而帮助实施精确定位。
例如,2011年的一份国安局幻灯演示记录展示了一个不明身份的男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多张照片——有时有胡子,有时胡子刮得干干净净,此外还有20多项其他数据点。这包括他是否在运输安全管理局的禁飞名单上、他的护照和签证状态、他已知的同伙或者与可疑恐怖分子的关系,以及美国安全机构的线人对他的评价。
目前尚不清楚世界各地有多少人和多少美国人被纳入了这一监视过程之中。联邦隐私法或者国家的监视法都没有针对面部图像的专门保护条款。
据国安局的一名发言人说,由于国安局认为图像是通信内容的一种形式,国安局必须获得法院的批准才能通过其监视计划获取美国人的图像,就像要查阅他们的电子邮件或者对他们的电话进行监听前必须要做的那样。但如果一个美国人向国安局盯上的境外某人发送电子邮件或者图像,监视这种跨境通信可以不需要获得法院批准。
一些公民自由的倡导者和其他批评人士担心政府和情报界利用技术的不断提高可能损害人们的隐私。卡内基-梅隆大学面部识别技术研究员亚历山德罗·阿奎斯蒂说:“面部识别会非常具有侵害性。现在这方面技术仍存在局限,但计算能力正在不断提高,数据库在持续扩大,运算法则也在不断完善。”
国家和地方执法机构依赖各种面部图像数据库(其中包括司机的驾驶证和脸谱网站等)来识别嫌疑分子。联邦调查局正在开发一种所谓的“下一代识别”计划,将其自动的指纹识别系统与面部成像和其他生物学数据整合起来。
但是,国安局在把图像与大量的私人通信内容进行匹配方面的能力独一无二。
旧金山的电子产品维权基金会律师和面部识别与隐私问题专家珍妮弗·林奇说:“政府和私营部门都在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进行面部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政府在建立庞大的面部识别数据库方面领先,而私营部门则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准确识别方面有优势。”
林奇说,最近的一些法庭判决可能会促使对敏感的面部识别数据的私密性提供新的宪法保护。但她补充说,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目前仍不明确,而且华盛顿现在基本上在一种法律真空下操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