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述几篇大阅读材料外,整个卷面也处处体现出传统性和时代性的完美结合,如第4小题成语的考查涉及到先秦诸子名家的文章风格;第5小题病句的考查涉及房地产和商品房价格的现实问题;第16小题概括信息涉及24字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第17小题采用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图片温馨动人,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尤其是第18小题,要求考生组合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的对联,对联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了解春节和端午的节日特点,还要懂得对联的特点,更加突出了命题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具有良好的价值导向。第23题作文材料本身就极具诗意和审美价值,"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四、设题另辟蹊径,别致新颖
纵观全卷,今年的试题在设题思路上也与以往有了较大不同,能够另辟蹊径,别具匠心,更加符合考查考生能力的要求。如,第二大题第7小题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跳出选文,采用文外设题的方法,让考生根据文意,判断"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而四个选项本身都与考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让考生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同时又与文本观点紧密结合,避免考生不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就直接答题,设题巧妙,匠心独运。文言文阅读的第12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四个选项不仅仅是对原文的单纯翻译,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尤其是对错项的设置,考生如果不细心阅读理解原文,就不容易判断出来。第14题鉴赏陈与义《寻诗两绝句》,这两首诗最突出的两点是陈居士的形象与写景,因此两个考点即围绕此两点设置,第1问概括分析"园花经雨百般红""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写景色特点的不同,第2问要求考生概括陈居士的特点,既抓住了诗歌的关键,又为考生答题提供了抓手。又如第18小题关于对联的考查,这一题型的设计,既可以考查考生语言表达中的连贯得体、对偶平仄等方面的能力,又可以考查考生关于节日、对联等传统文化的知识,一题多考,难度适中,这也是试卷中的一大亮点。再如第六大题文学类文本的设题也较有特色。文本选取的是一篇游记,但又不单纯是一篇游记。第19题"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这一设问,就提示了考生本文的主旨和写作目的;第20题理解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选取的是文中最重要、最富有意蕴的两句话,且其一为对杜甫的评价,一为对杜诗的思索,考生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更加有助于对整篇文本的深刻理解;第21题关于作者对杜甫新认识的概括的问题,考生在前两题的基础上就可以较为清楚地归纳和概括;第22题为探究题,"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这一问题的设计,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核心和关键,是在前三问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和挖掘,不仅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的理解文本和作者的观点,而且对考生如何去全面评价一个诗人具有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四个设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设题十分精巧。
总之,2014年语文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在加强"双基"考查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材料的选用突出了传统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卷面清新,选材典雅,考点明确,设题精巧,难易适中,是一份文质兼美的优秀试卷。延伸阅读: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图参考答案公布 附图(图)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真题公布 高考作文曝光山东高考考生谈报考哪类院校:学技术有就业前景2014年山东夏季高考结束 成绩6月25日前公布2014年山东省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官方版)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真题答案(官方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