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6月11日讯 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对山东、青岛发展是一次重大战略机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是一个崭新的战略平台。
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报道,青岛西海岸新区地处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位置,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海岸线282公里,沿岸分布自然港湾23处,聚集了港口航运、石油化工、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海洋经济增加值占青岛市三分之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时,就提出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等海洋经济新区。
山东省发改委区域办规划政策处处长王智永:“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有利于统筹生产要素,有利于统筹海陆发展,有利于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王建祥:“我们承担着这一个全面实施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和在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转型发展,建设美丽新区为发展目标。”
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定位为“四区一基地”,“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将打造海洋经济升级版;“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将依托前湾港、董家口港和古镇口港,打造以深海探测为导向的国家深远海开发重大创新平台和推动深海探测开发装备产业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重点发展船舶配套、电子信息装备、航空、卫星通讯等军民结合产业;“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重点依托青岛保税港区、中德生态园、中日韩创新产业园等国际化园区,在海洋产业合作、跨国交通物流等方面先行先试,构筑我国参与全球海洋开发合作的示范平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重点开展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立陆海统筹一体化发展机制。
王建祥:“我们按照国家的五大功能定位,就是创新驱动,通过建立高效便捷的工作机制,实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山东省发改委区域办规划政策处处长王智永:“新区将承担着青岛自贸区建设和深化与东北亚、东南亚合作的重任,对于提高我省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岛西海岸以海洋经济为主题,更强调海洋经济对陆域经济的带动,董家口经济区、保税港区等多个功能区聚集,政策叠加效应明显,是山东半岛国家级园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政策最集中的区域,有利于强化青岛龙头城市地位,以点带面,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对山东来讲,那就是有利于海陆统筹,促进科技创新,发展蓝色经济,能够联动更大区域的发展,对全国来说,那么打造这个深远海的战略平台,促进我们国家的开放和深化国际合作,也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延伸阅读:解读青岛西海岸新区五大定位 海洋经济成关键词
青岛西海岸新区方面有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山东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的发展规划尚需国家发改委批复。不过,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对于国务院批复中的“五个定位”作出了解读。
发展涉海金融等新兴服务业
国务院批复要求,青岛西海岸新区应努力发展成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
根据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的解读,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方面,新区将发挥和放大青岛海洋科研和产业基础优势,吸纳国内外海洋科教研发机构和领军企业,以先进技术改革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海洋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和滨海旅游、涉海金融、海洋文化等新型服务业,打造海洋经济升级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