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精神源泉来自“基地”组织,但“基地”对各个分支机构的控制力却不那么强。岳刚表示,新生代“基地”组织分支强调自我,自我组织、自我行动、自我保障,多独立运作。
去年,“基地”组织核心影响力大幅减弱的趋势愈加明显。“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试图调解叙利亚“基地”组织相关势力之间的纷争但遭拒绝,而ISIS公开与“基地”组织脱离关系,更让外界大跌眼镜。
另外,“基地”组织相关团体经常不服从首脑扎瓦希里的要求,出现了殃及更多无辜的暴力攻击,例如,在伊拉克对平民朝圣者的攻击,在也门对医院医务人员和病患的攻击,在肯尼亚购物中心惨案中对普通民众的攻击等。李伟认为,新兴恐怖组织成员呈现比老一辈更加“残忍”的特点。
恐怖袭击呈现“碎片化”
当代恐怖主义组织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趋于碎片化,岳刚认为,正因如此,“基地”组织实施大规模恐怖主义袭击的能力下降,再加上西方各国的警觉,制造9·11恐怖袭击那样的事件已几乎不可能,因此恐怖主义袭击呈现小型袭击此起彼伏、大型袭击基本很少的特点。
美国国务院公布的《2013年恐怖主义形势报告》中指出,尽管去年约有1.78万人遭杀害,高于2012年的1.1万人,但过去一年中大部分的恐怖袭击规模较小,发生地也更集中。这份报告还指出,新一代恐怖主义分子比老一辈更残忍的同时,也更懂得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传播信息,制造恐怖效应,哈卡尼网络和ISIS都深谙此道。
ISIS在伊拉克制造的轰动效应引发普遍担忧,分析人士担心,活跃于中东的恐怖组织会纷纷效仿,该恐怖袭击为夺取政权。但岳刚认为,经过十多年反恐战争,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对恐怖主义保持高度警惕,要推翻合法政权难度很大,再加上他们都是游击形式,无法和正规军抗衡,只能是抓住薄弱环节,或趁政府军不备干几票。
李伟也说,一些恐怖组织之所以能在一些国家兴风作浪,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得益于所在国局势不稳的土壤。
《2013年恐怖主义形势报告》指出,去年在中东和非洲出现了更为猖狂和独立的“基地”相关势力以及同类组织,这些组织利用的,正是所在地区的政府薄弱和不稳定状态。
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晓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