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极端恐怖主义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搅乱中东,引发全球舆论关注。9·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大规模反恐战争,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直到击毙拉登。但恐怖主义组织并未因此消亡,“基地”组织分支和其他恐怖组织仍在这一地区出没。
“基地”尚有七大分支
2011年5月2日凌晨,国际恐怖主义精神“导师”、“基地”组织领导人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北部小镇阿伯塔巴德被美国特种部队击毙。
三年过去了,遗憾的是拉登的死亡并未将恐怖主义从这片土地上带走,“基地”组织也并未走向衰亡,取而代之的是其分支组织风起云涌。
过去几年间,虽然不断传出美国击毙或逮捕各种恐怖组织核心人物,但“基地”组织的效仿者们仍遍布全球许多地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基地”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呈现网络化碎片化。
网络化是指“基地”组织通过自身影响,逐渐编制一张大网。拉登一手创建的“基地”组织总部成为各路恐怖分子的精神源泉,并为他们提供了可供复制的组织架构和行动模式,这也就是为什么“基地”分支和打着“基地”旗号的组织不断涌现。
目前被公认“根正苗红”的“基地”分支包括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包括沙特和也门两个分支)、伊拉克“基地”组织、索马里青年党、埃及伊斯兰圣战组织、利比亚伊斯兰圣战组织以及活跃于北非的马格里布“基地”组织。
除此之外,另一大类恐怖组织就是非“基地”类,例如哈卡尼网络。著名军事评论员岳刚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类恐怖团体多和“基地”组织有合作关系,它们的核心宗旨还是相同的,即建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国家。
哈卡尼网络与拉登有着极深的渊源,是阿富汗境内自杀式袭击的首创者,擅长使用远程遥控触发装置的炸弹,而且善于利用外国人作为炸弹袭击者。
虽然有着共同的理念,“基地”类和非“基地”类恐怖组织还是有区别,岳刚指出,其中之一便是它们的活动范围,“基地”组织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而哈卡尼网络主要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活动。
一些组织成为“基地”分支后改变了原有的活动模式,袭击目标变得“全球化”起来。北非马格里布组织2006年末宣布加入“基地”组织,加入前,该组织主要以阿尔及利亚政府为袭击对象,加入“基地”后,其开始大量袭击美国人和法国人,进攻手法也和阿富汗一些恐怖组织越来越像。
新一代“基地”手段更狠
与“基地”组织老一代成员不同,“基地”分支组织成员多呈现年轻化、本土化。岳刚表示,老一辈“基地”组织成员多出身前苏联与阿富汗战争,但如今这些人逐渐退居幕后,从思想上进行宣传战,新生代恐怖主义分子逐渐崛起,在精神领袖指导下在当地建立“基地”组织,这其中有些分支依然接受“基地”组织领导,例如,索马里青年党,也有“道不同不相为谋”者,例如ISIS。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