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济宁市国土资源局获悉,2006年启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来,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坚持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并重、开源和节流并举,大力推进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产业提升。截至目前,该局已完成项目124个,复垦出耕地3.34万亩,节余建设用地2.78万亩,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04个。
具体工作中,该局坚持科学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聚居人口适中、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完善”原则,对新建社区进行规划选址。要求合并村庄规模不超过2~3个村,耕作半径控制在2~3公里,住宅以2~3层为主,为农民创造生产便利、生活舒适的居住环境。严格遵守民主程序,将新村选址、安置补偿、建设模式、新居分配、权属调整等事项全部公告公示。
试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三种模式:即“迁村入城”模式,对基础设施、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整体迁入城镇规划区内;“村企联建”模式,由企业出资建设安置区和复垦旧村,节约土地部分用于企业发展,同时吸纳农民进厂务工;“合村并点”模式,对远离城镇的村庄,采取二、三合一建社区的办法进行整治。
同时,该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规定,合理使用整治挖潜指标,节余指标预留20%以上用于农村发展,建新地块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强化权属管理,坚持居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不变、债权债务不变、土地承包经营关系不变。加大资金投入,每亩指标转让收益提高到30万元。坚持完善机制体制,实行领导包保和保证金制度,建立指挥部体制。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建立督导检查和挂牌督办及问责约谈制度,督导结果在全市公开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