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3月,这里传出了星展银行收购法兴银行在香港及新加坡的私人银行业务(另涉及法兴在迪拜的私银业务)的消息,耗资2.2亿美元。
“收购资金属于星展的自有资金,预计交易在10月份完成。”近日,星展银行财富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兼主管陈淑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首次对外披露交易细节,日前她还前往巴黎拜访了对方。
在陈看来,这笔收购将提升星展在亚洲私银业务的地位。全球范围内亚洲的高净值客户增速最高,而欧美银行照搬瑞士、美国的私银模式,容易水土不服。
新加坡正成为亚洲私银中心,且被多家机构认为正挑战瑞士在全球的地位。外界普遍认为新加坡私银业务近年来风生水起的两大秘诀是:严格银行保密法和低税率。但当地私银业人士却向记者强调,新加坡私银业务一直努力确保不会成为避税天堂或黑钱的避难所。反而高标准的金融监管、强有力的法律和司法框架、完备的私银业生态系统等多重因素,才造就了其在离岸财富管理业的地位。
星展购法兴私银:并非报价最高
“现在有很多中国内地的高净值客户,前来办理开户等业务。”星展银行丰盛理财中心一位员工透露。
2010年开始,星展开始对个人理财客户进行细分,所以在这家网点,不同资产的高端客户办理业务的场所也被区隔开。进门左转属于第一级,对应可投资资产规模20万至30万新元的客户;往右转则是100万到500万新元的第二级客户;第三级超过500万新元客户的场所,并不对外开放。
“无论哪一级客户,星展提供的都是一体化的产品平台,随着财富增长,可实现客户体验在未来无缝对接。”陈淑珊说。她提醒,单纯卖产品给私银客户的业务模式,并不能获得长久盈利,关键要提高私银与客户的关联度。
譬如,星展有众多做棕榈油等大宗商品贸易的印度尼西亚客户,私银就帮他们与来自中、印、新加坡等国需要购买这些商品的客户,建立贸易往来。再联合企业银行部、投行部等部门,为双方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前述与法兴的收购将星展管理的高净值客户(超过150万新币以上)资产管理总额,从690亿新元(约3370亿元人民币)提升至828亿新币(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
陈淑珊也首次向外透露部分交易细节:其实当时星展支付的收购价并非市场最高,但却最终被认为是最适合收购这部分业务的银行。
她认为获胜的原因有三,首先对于被收购部门的法兴员工,星展银行可提供长期就业;其次与法兴银行签订合作备忘录,二者在业务层面有更多合作,譬如法兴的结构化理财产品做得很好,星展可帮助在亚洲销售;再者,这些业务与星展具有互补性的客户基础。
新加坡拒绝污点钱
陈淑珊还兼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设立的私人银行业组织的联席主席。这个组织的宗旨,是致力于保证新加坡的财富管理业不会成为避税天堂,也不会成为黑钱的避难所。多家国际研究机构报告都提到,新加坡正成为亚洲的私银中心,并将挑战瑞士的离岸财富中心地位。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金融管理局主席尚达曼曾在2013年8月一次内部会议上透露,当地约有40家提供私银服务的金融机构,私银部门提供约9000人的工作机会,包括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法律合规及后台功能等岗位,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从业人员是新加坡公民。
在外界看来,新加坡私银业务崛起有两大秘诀,一是高净值人士青睐其为客户信息保密,新加坡《银行保密法》的严格实行,被认为是成为亚洲私银中心的重要推力;二是较低的税率。然而今年5月美国财政部称,已同新加坡政府就税务信息共享达成实质性协议(FATCA),预计将在年底前签订。外界担忧,这项举措可能会削弱新加坡的竞争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