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济南7月29日讯(山东台记者 孟文峰 张聪 何绪刚)在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的20年中,山东把更多的资金和项目向民生倾斜。系列报道《进藏日记》今天播出第三篇《从住房到教育 山东援藏打造民生高地》。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报道,扎西德勒,翻译成汉语就是吉祥如意。它反映了藏族群众对他人的祝愿和对自己美好生活的向往。山东援藏,正把群众的满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南木林县艾玛乡柳果村坐落在雅鲁藏布江北岸。正在工地上忙碌着的,是32岁的村民其美。今年4月份,对口支援这里的潍坊市拿出950万元,为柳果村盖新房子,建设新农村。村民们需要自己筹集一小部分房款,由于手中的积蓄不多,其美和乡亲们采取了"以工代资"的方式。
山东援藏干部、南木林县委常委副书记贾勤清:“每个家庭出一个劳力,来参与工程建设,打桩啦,抬土啦。最后工程结束的时候,把他们参与工程建设的工资折算成房款,折到他们的房子当中去。”
对于户型,施工方充分尊重群众们的意愿,光图纸就设计了七套,供村民们选择。人畜分离等一些生活理念也在新房子中得到体现。其美说,几个月之后,她的报酬就是属于自己的一座新房子。
南木林县艾玛乡柳果村村民其美:“新房子快要建完了,很高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日喀则情馨幼儿园,570多名孩子正在接受双语教育,他们中的80%来自农牧民家庭。山东援建的的这座标准化幼儿园,结束了日喀则市没有学前教育的历史。
日喀则市情馨幼儿园园长明准:“以前农牧民的小孩、城镇低保户的小孩还有流动人口的小孩,不能上幼儿园。这所幼儿园解决了这些小孩入园难的问题。”
日喀则市东嘎乡地处山区。1996年,青岛第一批援藏干部在这里援建了情远希望小学,解决了9个行政村孩子的上学难题。 2008年,山东又拿出370万元进行扩建,使这里成为日喀则市最好的县乡小学之一。
日喀则市情远小学六年级学生琼普尺:“我在青岛援建的情远希望小学读六年级,将来我想去青岛上大学,那里有大海。”
从城市到农村,从住房到教育,从饮水到医疗,20年来,山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援藏重中之重,切实让受援地老百姓见到变化,得到实惠。
山东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中心组副书记李庆凯:“我们省第七批援藏干部进藏以来牢记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牢记日喀则地委行署和各组干部群众的期盼,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成效,实现了山东援藏工作的代代相传。”
延伸阅读:扎根新疆志愿者谈心路历程:坚持下来就会有春天进藏日记:从种树到藏戏 山东援藏注重原生态保护进藏日记:援藏20年 山东援藏夯实产业基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