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市场低迷状态,煤炭价格今年接连下跌,上半年煤炭行业虽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大,但利税、利润分别下降29.3%和46.9%,影响全市增幅11.6个和15.2个百分点。
与之相反的是,非煤行业运行平稳,表现出强劲的拉动力。1至5月份,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0.3%、12.5%、13.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2个、7.6个和9.0个百分点,支撑作用明显。
梅亿集团创新营销模式开拓销售市场、伊顿液压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应对经济环境低迷、东宏集团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国际业务、润峰集团坚持创新提高生产效能、中集东岳增强品牌效应、如意集团开发多个增长点、太阳纸业加快转型升级、济宁碳素集团突破“百亿”再上新项目、天博集团捕捉信息开发新产品、中联化学苦练内功挖潜增效。一批以制造业为主要代表的企业,不畏市场激烈竞争,奋发作为、增速增效,领跑实体经济。据统计,纺织行业实现高速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3.1%,利润增长41.6%。汽车零部件、造纸行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4%,利税增长28%;造纸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4%,利润增长13.5%。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9%,利税增长19.3%;医药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3%,利税增长4.7%;食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
能源消耗增速回落
从回应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重大关切出发,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各部门坚定不以污染环境换发展的决心,节能降耗与工业经济发展并重并行、一降一升。
年初,我市与各县市区和百户重点用能企业签订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并对2013年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筛选实施100项节能降耗重点项目集中推进,论证109家企业列入年度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年可实现节能量53.8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9万吨、二氧化硫排放5573吨、COD排放7722吨,腾挪土地1755亩。进一步强化节能预警调控,每月发布各县市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完成37家统配电厂、综合利用电厂和自备电厂单位能耗专项监察,举办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现场会和培训班,实地监察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情况。举办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及节能技术产品推介会,在全社会营造浓厚节能氛围。
随着更细更严的环保节能措施的实行,低碳经济将带给全市人民绿色生活。
编辑感言:
宜趁东风马蹄疾
■刘太福
工业兴,则济宁兴;工业强,则济宁强。工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抓住了工业,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命脉。上半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工业经济所发挥的挑大梁作用,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东方风来满眼春,百般红紫斗芳菲。上半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1.37%,实现逆势上扬,进一步巩固扩大了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势头,工业成为加速转型、推动经济稳增长的主战场。可以说,这与我市长期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密不可分,与我市大力推进实施工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密不可分,也是市委、市政府频繁调度工业运行、深入企业破解难题、推进大项目建设,不断加大抓工业发展工作力度结出的丰硕战果。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越是发展势头好,越是不能懈怠;越是面对挑战,越要坚定信心。必须看到,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实现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出路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面对上半年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局面,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创新思路,乘势而上。要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以工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坚持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实施千百亿产业培植工程,着力打造济宁工业经济升级版,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减少对煤电的依赖,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济宁经济社会发展实力。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不管东南西北风,咬定工业不放松,坚定信心,振作精神,毫不迟疑,毫不松劲,就一定能够进一步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创造更加辉煌的发展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