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工业升级版行动计划●工业增加值增长11.37% ●经济效益平稳增长●非煤产业拉动明显●能耗增速逐月回落
工业篇
经济趋稳向好、持续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全市上下不懈努力创佳绩,其中,工业经济发挥了挑大梁作用。
在加速转型、推动经济稳增长的主战场,工业战线按照“提升年、显效年”和“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争先进位”的基调要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应对复杂形势,以打造工业升级版为中心,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着力降低单位能耗,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抓住命脉持续发力
工业历来是济宁的经济命脉。今年,许多工业战线和其他行业的同志都普遍有一个强烈感受,市委、市政府抓工业发展力度越来越大,从年初安排部署工作开始,频繁调度工业运行、深入企业破解难题、推进惠普等大项目建设,每一项工作毫不迟疑、毫不松劲。
今后三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建设的行动纲领《济宁工业升级版行动计划(2014-2016年)》启动实施。这是市委、市政府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在新的战略机遇期推动工业特别是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主要通过实施10大行动,打造10大产业。为将行动计划落到实处,我市将10大行动细化为49项重点任务、127个工作项,分解到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明确时间节点、工作计划和阶段目标。围绕十大千亿级制造行业发展,筛选龙头企业制定落实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确定100户转型升级动态管理重点企业,组织10家龙头企业,编制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筛选127个“百项千亿”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13个千百亿重点企业项目、111个投资过10亿元大项目,建立项目库,实行月调度、季分析,并强化跟踪服务。
加速城区企业“退城进园”。凯赛生物、凯模特化工、中银电化、齐天佳丽、神力索具、卡松科技、济矿集团、济矿供销总公司等企业积极实施“退城进园”,4家企业已完成搬迁,13家企业正实施搬迁。
强化对接央企合资合作。先后举行对接活动16次,对接央企项目94项,其中,落地开工项目4项,总投资144亿元,完成投资4亿元。
多措并举显成效。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668.86亿元,同比增长24.1%; 完成技改投资324.6亿元,居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18.1%。
工业增加值增长11.37%
工业生产逐月向好,规模工业增加值节节攀高。6月份,我市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3.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当月增速迈进全省前列。1至6月份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1.3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4个百分点。
市经信委围绕企业生产突出抓运行监测和要素保障。每月召开工业运行分析会,调度通报各县市区指标完成情况并实行位次管理。完善行业重点企业快报制度,实行百户转型发展重点企业网上直报。在全市工业企业开展以“增产增效、节约节支”为主题的“双增双节”活动,引导企业挖潜力、调结构、扩市场、增效益。通过实行台账管理、跟踪服务、每月调度、靠上指导,新增规模企业57户。制定《济宁市企业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办法》,摸排并积极化解9家企业金融风险。全市完成工业贷款1051.8亿元,比年初增加34亿元。规模工业产销率达到98.12%。
副省长张超超今年两次前来调研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对我市工业经济效益保持平稳增长给予高度肯定。据工业经济运行快报反映,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89.7亿元,同比增长13.1%,利税249.3亿元,增长1.3%,利润147.5亿元,增长0.5%。其中,全市转型升级百户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上缴税收、利润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43.2%、33.2%和40.3%。
非煤产业拉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