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六铁中队”的山东边防总队黄岛边防检查站监护一中队
官兵们常自称“铁将军”,而把执行的任务形象地比作“守国门”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刘成龙 实习生 张怡昕
“树立铁的信念、锤炼铁的体魄、锻造铁的本领、砥砺铁的作风、执行铁的纪律、维护铁的团结”。
在胶州湾畔前湾港区,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官兵不足百人却担负黄岛口岸的前湾港、中海油、北海船厂等对外开放港口74个泊位的外轮监护任务。它就是被誉为“六铁中队”的山东边防总队黄岛边防检查站监护一中队。
在监护一中队,官兵们常自称“铁将军”,而把执行的任务形象地比作“守国门”。“每艘外轮都是‘浮动的国土’。”中队指导员王瀚萱说,自1999年3月组建以来,“六铁中队”代代官兵恪尽职守,忠诚履职,肩负起维护黄岛口岸正常出入境秩序的重任,捍卫着国门平安。
“边防检查是国门卫士的中心工作,边检服务管理正不断向码头前沿推进。”黄岛边防检查站站长徐骏说,2002年以来,青岛港实施战略“西移”,将整个外贸集装箱业务全部移至前湾港,“六铁中队”的码头监护任务成倍增长——15年前,这里每年靠泊艘外轮1300余艘次,如今每年靠泊外轮近1.6万艘次,出入境(港)员工约31余万人次。
相比15年前建队,中队的变化还有很多。王瀚萱告诉记者,为防止走私、非法出入境等情况的发生,以往外轮靠港,官兵常常实行“梯口监控”,检查员连续站在船梯口几个小时,寒冬季节,晚上执勤穿两件大衣都扛不住,“如今,通过在各执勤区域建立集视频监控、手续办理、指挥调度、执法办案、情报调研、应急处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勤务指挥室,实现了问题在一线解决、手续在一线办理、服务在一线实施、效率在一线体现,勤务在一线组织,边检服务‘秒时代’正步步推进。中队官兵在码头执勤也用上了高科技的装备,配备了现代化的岗亭”。
事实上,勤务指挥室不仅有效缓解了口岸扩容与警力不足的矛盾,也使传统勤务模式服务管控效能低的问题得到了改观。“现在前湾港南、北港区都设立了勤务指挥室,监控视频可以24小时实时显示泊位场景。官兵们传统靠腿走、靠人看的巡查监护模式已经基本被电子巡查所替代。”监护一中队代理排长谢涛说,除此之外,在承担巡查任务的同时,警务室还能办理船舶检查等相关手续,做到船舶到港即可作业,作业完毕即可离港,实现了船舶在港的“零待时”。
与此同时,战士们的生活条件也大为改观。记者看到,中队营区地处前湾港北港区腹地,周围集装箱车辆昼夜川流不息,进出港口的火车每隔几分钟经过一趟,噪音污染非常严重。
“很多新兵来到这里适应半年都睡不安稳。”中队七班班长邵将说,而且,营区东、北两个方向常年堆积铁矿沙,平时矿石粉尘弥漫,战士们穿在身上的衣服很快会被染成“矿石红”,晚上睡觉更不敢打开窗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