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今年以来,大安镇把实施农业现代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积极创新工作举措,围绕农业基础、产业结构、农技服务、农业企业下功夫,有效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夯实农田基础设施。以提升农业农村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实施完成了1万亩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5000亩农业自主开发项目、2.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以及6000亩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煤矸石路、地下电缆、PVC管道、桥涵、机井,以及林网等新修、新建农田设施覆盖面积进一步强化,全镇6万多亩耕地全部实现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农田林网化。圆满完成255省道大安村—洸府河段近4公里的绿色通道建设任务,新植树4000余棵;在大安河、泗河、小尼河、汉马河、杨家河等沿岸绿化苗木16公里,补植各类苗木2.8万余颗。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创新土地资源有效配置方式,带领群众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依法流转,目前全镇实施土地流转的村共有23个、2800余户、近2万亩土地。积极推广多种种植,种植牛蒡1000亩,草莓200亩、土豆300亩;大力发展良种繁育,发展小麦良种9000亩;注重培育经济林,以亿佳源苗木示范基地为示范,建设苗木基地500多亩,发展经济林1500多亩。加快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建设,以投资130万元建设的恒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建成家庭农场、林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合作社30余个,提升了农业集约化水平。
搞好农业技术服务。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全镇农田投保率达到95%以上,降低了农业经营风险。积极争取实施国家、省、市、区各种丰粮工程项目、小麦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提高良田附加值。依托大丰、国丰、大华等农机企业优势,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机和玉米单粒播种机等新型种植模式,推动种植全程机械化进程。在农业生产各环节,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手把手技术指导。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创业、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等培训项目,对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养殖户进行培训,今年以来,已开展粮食、蔬菜、养殖等专项培训6次;与老百姓面对面指导近200次;发放明白纸20000余份。围绕蔬菜种植、畜禽养殖、苗木栽植等领域,采用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方式,开展技能培训。
做强农业支柱产业。以工业化理念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3家,带动形成2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万亩良种培育基地,转移剩余劳动力2000多人,年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依托白象食品、益海嘉里粮油等农业龙头企业,形成特色食品加工基地,年转化小麦80多万吨、加工面粉60多万吨;依托大丰、玉丰、国丰、大华等重点农机制造企业,带动发展近百家金属及机械加工企业群体,被确定为山东省优质农机生产基地。
(段安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