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是中国农历中的立秋日,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古时因生活条件所限,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通过吃肉等方式来“贴秋膘”,这一习俗也流传至今。
相比与圣诞节、万圣节这些西方“舶来”节日让商家忙的不亦乐乎,赚个盆满钵满不同,今年立秋在8月7日22点多,所以按照时节来说,“补秋膘”最佳时间应该在8日,今天上午在曲阜市场上记者调查走访发现市场对此反应平淡。与此同时记者调查相比于老年人对传统节日、时令的熟稔,不少年轻人对“补秋膘”都显得很陌生,很多年轻人甚至一无所知。
立秋当日记者走访 曲阜肉类食品销售平淡
8日上午记者来到在曲阜大成路附近某大型连锁超市采访,在该超市肉类销售专区,记者走了一圈也没有发现与立秋“贴秋膘”有关的宣传推介有关的资料,记者在该专区与销售人员交谈得知,今天的肉类销售相比往日并没有出现较大增长。该超市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已在该柜台做了近三年的销售,同往年一样,这一天肉类销售专区并无优惠措施推出。
“和往常一样吧,没听说商城有‘贴秋膘’这类策划活动,销售基本上比较平稳。”该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与此同时记者从曲阜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了解到,8月7日、8日曲阜肉类产品价格稳定,五花肉基本维持在13.6元,无明显波动。
贴秋膘:老年人热衷说不清来历 青年人反映平淡
“炖大肉”、“贴秋膘儿”等等立秋的老习俗并没有让商场兴奋起来,然而相对于一些熟稔老传统的老年人,却显得相对来说比较热闹。在该商场看到几位正在采购五花肉的大妈,记者与其中一位在附近某小区居住的宫大妈聊天时了解到,这次她这次来买肉就是当晚准备回家包水饺。
“我们姐妹几个平时经常在一块晚上没事跳跳舞,这不说起立秋来了,大家就说过来买点肉回家包饺子补补。”宫大妈告诉记者。在大沂河公园,记者随机采访了7位年纪较大的市民,对立秋这天“贴秋膘”这一说法很多老年人表示知道,但对来历则纷纷表示不是清楚,此前记者在商场询问宫大妈一行人,她们也对这一来历表示不清楚。
“大家都说立秋了得补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今天家里还包了饺子,现在吃顿饺子还不是小事。”在大沂河广场一位正在锻炼的老大爷告诉记者。“之前家里就买了肉准备包饺子,我们小时立秋这天就有包饺子这个风俗习惯,现在买肉也方便了不像我们那时候,吃个肉就像过年似的,你说现在谁家冰箱里没有几斤肉。”
同老年人对此乐此不疲不同,记者在曲阜街头随机采访几位年轻市民,对立秋这天包饺子“贴秋膘”等习俗,绝大多数年轻人都表示不清楚,只有一位年轻人表示家里的老人说让回家吃水饺。
“现在想吃肉哪天都可以吃,不一定非要这天补,,‘贴秋膘’没怎么听说过,听意思就是大鱼大肉,现在减肥还来不及呢。”在曲阜大成路一位路过的女士对记者表示。
专家支招:入秋之初尽量避免大鱼大肉 应多食蔬菜瓜果排除湿气
由于受生产生活条件所限,以前的人们吃肉的机会很少,蛋白质与能量不足等营养不良的情况十分常见。夏天炎热漫长身体消耗巨大,且高温下一般人都没有食欲,所以到了秋季就会想贴一贴‘秋膘’,增加一些营养物质的摄入,也能为冬天做一些身体储备,帮助人们在寒冬里御寒防病。“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人不知不觉中也患上了‘富贵病’,‘贴秋膘’这种大鱼大肉的生活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在省城某医院任职的周女士告诉记者。
周女士告诉记者,立秋之后一些高血脂、高血糖或者肥胖、超重的人不仅不需“贴秋膘”,相反还要控制好每日能量的摄取。如果身体虚弱想要以肉“贴膘”最好等天气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增加肉食,因为夏季很多人的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如果吃过多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