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沂水山区再到莱芜花椒的产区,虽然有人口口声声说这边就能加工加盐次品花椒,但是记者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这类加工企业。
相反,不管是村民也好,还是加工企业,都是采用正常的晾晒途径加工上等优质花椒。看来,在沂水县夏蔚镇收购点的普遍加盐腌制花椒,在莱芜地区并非普遍现象,而是个别行为。
那么,对于这种专做劣质花椒用来掺假的加工厂,记者能找到源头吗?
见证:加盐花椒烘干 规模化运作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莱芜茶业口镇南嵬石的加工厂,有老板对盐椒生意非常抵制。
“现在不允许做了国家,市场查。今年轻,去年掺的厉害。”花椒加工厂老板告诉记者。
距离这家加工厂不远的另外一家花椒购销公司,也在经营着花椒。他们同样非常抵制加工盐椒掺假兜售。
巧合的是,就在记者四处打听的时候,居然碰到了一位专门从事盐货的加工的一名男子。随后,他带领记者来到了附近的加工点。这里,其实是一个烘干车间。
男子指着加工出来的盐椒样品表示,收购点腌制花椒之后,就会送到他们这里来,进行再加工,从而确保花椒的干制而不出现霉变。
记者注意到,绝大部分的盐椒都闭眼、包籽。据这名男子说,这些花椒并不是最终加工环节,还要经过筛选环节,去除枝叶等杂物之后才能上市销售。
用来掺假的盐椒俨然有了完备的加工流程,从零星散户到收购点,再到烘干加工厂,形成了产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为的就是把劣质花椒加工成更多闭眼、包耔的产品,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起增重、掺杂的作用。不光如此,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些令人吃惊的还在后面。
直击:加工流程化 “盐椒”需求多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莱芜牛泉镇圣井村的一个大院内,烘干盐椒的加工点正忙活的热火朝天。
记者注意到,烘干室的后面有几个工人正在把堆积起来的盐椒往筛网上放。筛网有一平方大小,每个筛网搁置在铁架子的分层上,中间留有十公分左右的空隙,堆满盐椒之后再把铁架子推进烘干室,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处理。
紧挨这家加工点的另外一处大院,有工人正在对干制了的花椒进行归拢,这又是花椒加工的另一个环节——去枝叶等杂物环节。
在现场记者看到,地上的花椒被归拢之后,地上洒落了不少的盐粒子。归拢起来的盐椒直接被送到了旁边的小屋,里面一台机器正在轰隆隆叫着,进行最后的去枝叶环节。
好端端的正经生意不做,非要弄一些次品来做,这又是烘干又是筛选的,真够细发的。据了解,这样的加工点一天能出上千斤货,按照一个月的花椒季来算,就是三四万斤,这要掺到多少好花椒里面去。明摆着坑害消费者的买卖,咱得找有关部门反映反映,莱芜作为花椒之乡,各有关部门又是什么态度呢?
花椒掺假 该如何规范?
记者调查发现,在莱芜市牛泉镇圣井村,这样从事加工盐椒的加工点就有三、四家。
在其中一家加工点的大院里,地上晾晒着的盐椒沾满了盐粒子。看上去非常明显的盐椒,又会占据多少市场份额呢?
加工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盐椒之外,他们也做好花椒生意。只不过现在过来的客户,都是冲着劣质花椒来的。相比较而言,好花椒二十多甚至三十多一斤,盐椒的价格只有他们的一半左右。
记者在周围转了转后发现,盐椒加工在当地较为流行。在其他几个加工点也发现了大量劣质花椒的堆放。据工人介绍,掺杂盐椒的花椒价格上占优势,在低端市场更受欢迎,利润比好花椒也更高一些。
好花椒里掺杂盐椒销售,已经成了花椒销售的一个怪圈。那么,对于这种加工点,该如何规范和处理呢?随后,记者联系了莱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