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军事报道】韩国在8月15日“光复节”(纪念1945年从日本殖民统治下光复)前,掀起了一轮“抗日文化热”——讲述16世纪末抵抗日本入侵的民族英雄李舜臣的电影《鸣梁》从7月底热映,创造韩国最高票房纪录;提前出版的“穿越”小说《安重根向安倍开枪》因让抗日英雄再度“举枪”也引发韩国人的热议……某种程度上,在韩日关系相对平静时,韩国文艺界考虑到韩流文化在日本的发展,很少有集中的文艺“抗日热潮”。但近两年,日本政治右倾现象严重,政治人物否定和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行令韩国民间对日不满情绪上升,以李舜臣、安重根等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抗日文艺作品也不断涌现。上至总统下至百姓,这个夏天,韩国朝野都在重温一段段抗击日本入侵的历史。
约1/3韩国人重温鸣梁大捷
“截至本日,《鸣梁》成为韩国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电影,观影人数高达1600万,远超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几年前在韩上映时所创1362万观影人数的最高纪录。”韩国媒体24日不仅关注一部电影的热映,也在探讨近来出现在整个社会的“抗日文化热”。《鸣梁》讲述的是“最伟大海战”鸣梁大捷——16世纪末朝鲜王朝水军将领李舜臣在鸣梁海峡用十几艘船抵抗日本倭寇300多艘船的故事。该片7月30日上映,很快创造韩国电影史上诸多第一“神话”,如上映第一天创下最多观影人数(68万名)、一天内最多观影人数(125万名)。当前1600万观影人数,相当于人口约5000万的韩国有1/3的国民选择“重温”抗击日本入侵的历史。
电影《鸣梁》中李舜臣讲的“忠为将帅之本”、“忠是要对百姓忠”等几句话近日常挂在韩国民众嘴边。不仅老百姓对李舜臣抗击倭寇的影片异常认可,韩国政界也刮起“李舜臣旋风”。包括朴槿惠总统、韩国执政党和在野党党首、国防部高官、大企业总裁等在内的政商界名流都观看了此片。
《鸣梁》一片选在日本投降的“8·15”之前上映,本身就具有某种象征意义。韩国海军士官学校博物馆企划研究室长李尚勋认为:“陷入僵局的韩日关系、动荡的政局、停滞不前的经济等,这就是当今韩国社会的危机,韩国人期待类似李舜臣这样的乱世英雄”。《环球时报》记者参加《鸣梁》试映会时就有记者问:“在韩日关系持续冷淡的情况下,该片上映是否会掀起反日情绪?”对此,导演金韩民表示“无需过度解读,只是还原当年历史”。金韩民认为,当今韩国非常需要李舜臣的精神,如果李舜臣将军还在,一定会成为将所有人团结到一起的主心骨。李舜臣的扮演者崔岷植也表示:“通过该片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错误决策将会给本国国民和邻国带来多么大的灾难,历史就是历史,希望该片也能在日本上映,是非曲直由日本国民进行判断。”
不光李舜臣再度成为韩国人怀念的英雄,1909年10月26日刺杀日本前首相、侵朝元凶伊藤博文的民族英雄安重根也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韩国小说家金正铉的“穿越”小说《安重根向安倍开枪》假想安重根义士重现当代,并枪击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小说中写道:安重根要刺杀安倍晋三,是因为安倍有一连串歪曲历史和右倾化的言行。书中罗列安倍“该杀”的15个理由,包括对独岛主张日本拥有主权、歪曲历史教科书、动摇“河野谈话”等,而当年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也曾列出15条理由。金正铉8月初在该书的出版会上表示,自己写这部小说就是对日本发出必须要反省历史的信息。据了解,该书原计划在10月26日前后出版,但最后定为提前到8月15日“光复节”前出版。这部将韩国民族英雄再度复活并“举枪”攻击日本现任首相的小说在韩国非常罕见,多数韩国媒体认为,最近韩国文化界兴起的“抗日民族英雄热”,可以看作韩国文艺界对日本右倾化持续加深做出的反击。
反日“穿越”片曾让日本不安
韩国《朝鲜日报》的报道认为,从抗日象征到国家英雄,从苦恼的人到善解人意的导师……李舜臣将军在不同时代登场,分别带有不同涵义。韩国大众正在通过话剧、电影、小说、电视剧等各种形式塑造心目中的“李舜臣”,并为之疯狂。在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半岛(1910年至1945年)期间,李舜臣就被看成是与恶势力日本对抗的象征,当时,民众迫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甚至不敢说出忠武公李舜臣的名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