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为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教学之中,“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伴随着广大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近年来曲阜市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实施“经典诵读”工程,让广大青少年在经典诵读中培养民族精神,涵养人文情怀。
读圣贤的书,从圣贤的思想中汲取营养,“经典诵读”工程吸引了全市130余所中小学校、10万名中小学生加入到诵读行列。“全民读书”活动也蔚然成风,这一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也被校园外的社会广泛认同。在曲阜,许多单位、企业将孔子的思想言论框裱挂墙,“仁义”、“诚信”等孔子思想已深深烙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
为了让全市中小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曲阜市教育部门积极制定了《曲阜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论语进课堂实施方案》、《曲阜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走进圣城,感悟经典》、《中华经典诵读》系列丛书、《新道德三字经》等特色教材。与此同时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挖掘蕴涵在经典中的人文元素,自行组织编写传统文化教材,据统计全市各学校编写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教材已达20多种。
全民健身日、科技活动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争奇斗艳,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齐头并进、异彩纷呈。文明单位创建更是如火如荼,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如雨后春笋,在全市各行各业遍地开花。丰富的活动是熏陶人的有效载体,曲阜坚持一年突出一个主题,让群众成为创建活动的主角。每年精选100部经典电影巡回放映,156个群众性文艺队伍长期活跃在城乡各个村街、社区;“崇德守法、美在曲阜”、“诚信曲阜行,道德进万家”等主题活动更是形成系列化。以弘扬孝贤文化为重点,深入开展了“一十百千”创建活动。
系列活动自开展以来,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孝敬老人的人逐渐多了,违法违纪的现象少了,走进社区、农村,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全市共建设农村文化大院230余处,文化广场180余处,农家书屋376个,真正形成了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
人文素质的提升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曲阜把每年的八、九月份定为“文明礼仪在圣城活动月”,在社会各个层面进行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知识的普及。编印了《曲阜市民道德公约》等10余本乡土教材,制作《十大不文明行为》专题片,使市民时刻耳濡目染,受到教育,“践行社会公德,爱我文化名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诵中华经典,铸少年君子”等活动一直伴随着市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四德建设传播文明正能量 “孝”“诚”为重 兼顾“爱”“仁”既接地气更有高度
走进曲阜的社区和农村,在最显眼的地方都悬挂着“善行义举四德榜”的榜单。曲阜从2013年初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的“善行义举四德榜”工程已取得广泛影响,全市12个镇街405个行政村全部设立四德榜,村民上榜率达到70%以上。经群众评选出的“四德模范”,不仅有面儿、更有范儿,他们的真人真事儿时时处处在引导、教化着人们的行为。而这些,只是曲阜“四德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广大农村地区,好婆婆、好媳妇等四德模范通过居民投票选出,并经过公示期考察登上社区的四德榜,四德榜已成为市民心中最珍贵的荣誉,争相上四德榜在曲阜如今已蔚然成风。曲阜不仅看重孝德建设在社区、农村民风转变中的作用,也将孝德作为考量官员的硬性标准之一:提出领导干部每月给父母的零用钱分别不少于200元的具体要求,将“不孝不提拔”作为领导干部提拔重用的一项重要依据。
作为曲阜“四德”建设中最接地气的形式之一,“善行义举四德榜”提供了让群众真正参与其中的载体,实现了群众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向道德模范学习的转变。张贴于社区和村镇的四德榜,包含了“个人品德(仁德)”、“家庭美德(孝德)”、“社会公德(爱德)”、“职业道德(诚德)”在内的四部分评选内容。道德模范的照片被张贴在四德榜上,而后紧跟个人优秀事迹,这一有理有据的评选结果更能得到群众的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