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葺一新的曲阜沂河公园与全长10公里的河畔绿化长廊景观、绿化带等相映成趣。初秋凉风习习,每当夜幕降临,前来的休闲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大沂河公园也成了全市最靓丽的风景线。
“这搁在零九年之前简直不敢相信变化会这么大。”市民眼中的巨大变化,只是曲阜市区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曲阜坚持创新理念、文化引领、全民参与,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安定有序的生态宜居文明城市,特别是市里提出的“2711”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社会民生、文明创建的就有40多项,市民每天都可以从这些工程的进展中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新变化、新气息。
市民:城市变大了 环境更美了 生活也更舒心了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孔子——这位历史先贤、在为后世留下其鸿篇巨著的同时,也让曲阜这座历史名城蜚声中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市历史上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曾长期缺乏有力支撑,因而也一直是摆在当政者面前的难题。居住环境是每个市民关心的头等大事,居住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撑,整洁优美、秩序井然的人居环境,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犹如人之五脏六腑,“脏腑通 则主畅达”,和人体经络运行一样,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去,往往会城市“经络”不通从而形成为人诟病的“大城市病”。作为素来缺乏工业支撑的曲阜,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来解决城市发展遇到的难题成为摆在曲阜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时间不等人,发展等不起,经济等不得,民生改善不能等,曲阜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措,在极端的时间内写下了城市建设史上浓墨重彩之笔,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曲阜基础设施建设史上的奇迹,孔子文化会展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新大成桥、汽车站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先后拔地而起,城市规模也籍由此扩大;围绕“著名东方圣城、文化旅游名城、现代科技新城、生态宜居水城”的发展定位,相继实施了蓼河水系景观改造、大沂河改造、百年巨匠工程、大绿化工程、城中村改造等一批重大城建工程;京沪高铁的建成更给曲阜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大大缩短了与国内一线城市的距离,由此也迅速提升了曲阜的知名度和城市品位……
“这几年变化真是太大了,打小就生活在这里,退休后常来这钓鱼,你就说这大沂河桥,搁在以前这个地方就一个非常窄的老桥,哪能和现在这个比,看着这么大的变化,心里真是高兴。”在曲阜大沂河附近钓鱼的宫大爷对记者表示。
坚持生态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 城乡一体化让居民更受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源出曲阜东南尼山的大沂河曾因孔子曾在此沐浴更衣而留下“浴乎沂”、“沂水春风”等千古佳话,也曾在这里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年感叹。城市的发展是为了人民,对城市建设提档升级,不仅仅是曲阜城市发展的必要,也是人民利益的需要。曲阜市先后对城区、主要交通干线和河流两侧环境面貌进行综合治理;建设了大沂河、小沂河、护城河、小林河4大生态绿化风工程。全市逐渐形成了花常开、绿常在的生态屏障,突出彰显了文化旅游名城的城市魅力。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恢复流域生态与湿地建设,相继实施了蓼河、蒋沟河、险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以及孔子湖和崇文湖湿地公园建设,组织实施蓼河、沂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建设工程,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
如今的曲阜无论是公园、广场,还是道路两侧,郁郁葱葱的绿色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整个城市也逐渐形成了“水畅、河清、岸绿、景美”的水系景观。据了解为使市民休闲有去处,曲阜市先后开辟建设了全民健身广场、孔子文化园等14个群众性休闲娱乐场所。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如今曲阜城区面积增加到20余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300余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