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就“村户通”工程建设到济河街道鲁舒村进行了实地采访。在鲁舒村外,记者看到水泥路四通八达,路边的农田里,有不少农民正戴着笠、挽起衣袖,忙着收获成熟的花生,不时看到三轮车等各式各样的农用车辆正载着花生行驶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路两旁绿树成荫,蝉声阵阵,好一派欣欣向荣,万类竞自由的景象。
走进鲁舒村,村党支部书记郏振海边领记者参观,边向记者介绍情况:“俺村的‘村户通’工程是今年3月初开工建设的,到7月底已全部竣工。‘村户通’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俺村的交通条件,而且提升了村里的环境卫生面貌。过去,有的村民出门随地倒垃圾,再加上村里臭水坑多,杂草多,夏天滋生蚊子、苍蝇,蚊子、苍蝇到处飞。现在路修好了,臭水坑被填平了,杂草被清除了,村里在街道两旁建了不少垃圾池,指定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工作,并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村民不再乱倒垃圾了。”
正走着、看着、谈论着,在自家门口晒花生的71岁老人苏清菊指着眼前的道路对我们说:“以前这儿的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晚上出门就得打手电,生怕被拌倒。如今晚上亮起了什么高科技路灯,和大白天一样儿。”郏振海笑着说:“那叫LED灯。”看到这种情况,在场的人笑作一团。告别苏清菊老人,我们继续向前走,在一处文化健身广场旁,郏振海介绍道:“在修路的同时,村里建起了2处文化健身广场,村民们闲暇时纷纷到广场上打羽毛球,玩高低杠,做健身操,好不惬意。”这时,我们看到有几个孩子正在文化健身广场上追逐着、嬉戏着,那场面让我们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鲁舒村的道路建设是泗水县“村户通”建设的一个缩影。据泗水县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泗水县“村户通”工程,村内主干道是按照路面宽4米的标准建设的,村内小街巷路面宽度是按照2.5米的标准建设的,并在道路两旁修建了排水渠、绿化带,实行了路肩包培。整个工程预计总投资1.6亿元,通过泗水县里筹集,乡镇(街道)筹集,村集体筹集,发动本辖区企业赞助、知名人士和在外地工作人员捐助,以及村民集资等方式筹集,全力破解资金瓶颈。各乡镇(街道)自筹的配套资金作为工程建设的启动资金,工程竣工后,对达到标准要求并通过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的,泗水县里对主要道路和主要街道按每公里10万元、小街巷按每公里3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目前,泗水县“村户通”工程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有建设任务的170个行政村均已完成道路建设任务,共新建道路1034.22公里,其中连村路270.61公里、主要街道340.3公里、小街巷423.31公里。路面宽度、厚度等均符合标准要求,路肩、排水沟等附属设施正在推进建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