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早在上世纪,月饼的包装非常简单,易于携带。(视频截图)
有市民回忆,过去的月饼七八毛钱一斤,一家过节买上一斤就够了。(视频截图)
随着经济的发展,月饼的包装便有点让人目不暇接,“天价月饼”也让工薪阶层望而却步。(视频截图)
齐鲁网9月8日讯 中秋佳节当然少不了吃月饼,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在不同年代里月饼有着不同的风情和味道,而月饼包装的种种变化,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延续,折射并忠实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报道,今年70多岁的周大爷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据他回忆,在建国初期,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秋节的时候,能吃上一小块月饼,是非常奢侈的事。“那时候月饼很少,八月十五,四口人,一个月饼切四瓣,都分着吃”周大爷说。
也有市民回忆,过去的月饼七八毛钱一斤,一家过节买上一斤就够了。同时,那个年代,有月饼吃就已经很知足了,也根本没人去在意月饼的包装。有市民回忆,过去的月饼大多是简易包装的,牛皮纸一包,五个一捆,小红纸一盖,一提具有节日气氛的月饼就包好了。
到了经济开始发展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月饼已经不再是稀缺品,月饼已日趋成熟,包装上也开始讲究起来,显得有点档次。除了买月饼之外,还有的人家会自制月饼。
记者采访市民了解到,有市民在过去,没买过月饼,大都是自己做的月饼,“用两个很粗的棍子,自己做的,用糯米做的,蘸糖吃的那种,基本也没有包装。”济南市民回忆说。
到了新世纪,两千年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月饼的包装便有点让人目不暇接了,月饼无论在材质、口味还是包装上都有了新突破,由此也产生了很多包装豪华,让工薪阶层望而却步的“天价月饼”。
有市民认为,月饼的包装用一块小纸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还用铁皮包着做成天价月饼,纯属用它来撑面子现象。(视频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 原标题: 月饼那些事儿:包装常翻新 记录岁月情 )
延伸阅读:七旬老太自制手工月饼 称更有中秋味孩子也爱吃日照优沫烘焙走进敬老院福利院 捐赠5000元月饼山东:19批次月饼抽检不合格 巧媳妇月饼上榜 五芳斋月饼被指无质检报告 企业:有报告但不公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