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 “三手互补”成就“临沂现象”
有数据统计,临沂地区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有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消亡。针对临沂民营经济发展初期呈现出的这种“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朱建成谈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民营经济发展初期,“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或许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过程,这反映出民营企业家在经营、投资方面存在盲目性,把控与驾驭的能力不高。但是,这种现象却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高出生率”代表着临沂人的创业激情,“高死亡率”也恰恰印证了民营经济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发展,这是一种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
在市场的发展推动下,临沂地区形成了“政府有为,民营主力,大市场启动,大城市拉动,产业集群带动,文化强势推动”的“临沂模式”,也称“临沂现象”.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朱教授谈到,首先是因为市场的培育和拉动;其次是大量南方人来临沂经商,对当地人起到示范作用,加之临沂人的热情、包容、不排外,让来此地抱团发展的南方人有身份认同感,让沂蒙精神成为临沂模式的推动力。还有最后一点,就是依靠政府顺势而为,临沂发展模式顺应了“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政府调控(看得见的手)和民间社会非政府组织介入(时隐时现的手)”的“三手互补”规律,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临沂经济的创新力。
基于这几点,作为一个具有中国革命老区特色的发展范例,“临沂模式”开启了中国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转型的方向与途径。
制定民营经济发展配套措施 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临沂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今天,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说临沂民营企业单位多,但普遍表现出小、散、低的现状,产业集中度不高,抗风险能力差,发展不平衡等现象。
对此,朱建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民企自身来讲,要创新思想观念,提高发展意识,激励企业增大科技投入,坚持自主创新,树立品牌意识,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促进产业转变升级。在政府层面,则要强化政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制定一些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在市场管理、税收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强化企业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搭建发展平台。真正能够让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其他经济平起平坐、一视同仁。
“围绕过去的产业结构做大做强,而且利用‘转调创’作为契机,把民营经济发展起来,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配套出台一些好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样山东民营经济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更美好。”朱教授表示。
在朱教授看来,解决民营经济在最初发展阶段的一些困难,光靠开几次大会、写几篇文章、喊几句口号是不行的,必须要实实在在的解决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只有这样民营经济才能真正在发展过程中壮大起来。 (记者 张进刚)延伸阅读:全国名博网媒聚焦临沂:创业离不开“沂蒙精神”民营经济“临沂模式”:八成税收由民企创造聚焦山东民营经济:临沂商城成功转型"跨境电商"临沂综合保税区管理机构揭牌 目标锁定验收临沂商城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 助力国际化转型升级揭秘临沂民企三十年完美跨越:地摊贩变身千万富翁临沂:商贸业的跨越式发展 打造山东民营经济的新名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