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泰山网9月16日讯(记者 宁耀辉)作为本次“名博网媒关注山东民营经济”采访临沂市行程的首站,沂蒙革命纪念馆别具意义。9月16日,“名博网媒关注山东民营经济”采访团40余名代表一行首先来到临沂沂蒙革命纪念馆参观采访。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革命历史中塑造的新精神。沂蒙革命纪念馆,是“沂蒙精神”的集中展现。带着对“沂蒙精神”的崇敬与追求,40余名名博网媒代表采访团走进沂蒙革命纪念馆,通过历史的足迹追寻振奋人心的“沂蒙精神”。
习总书记话心中“沂蒙精神”
沂蒙革命纪念馆,于2013年4月26日正式开馆。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关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走进沂蒙革命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这句对“沂蒙精神”充分肯定的话语被镌刻在纪念馆正门大厅的墙壁两侧。一座沂蒙人民冒险支援前线、浴血奋战的雕塑坐落于正门展厅内,显得格外庄严与肃穆。
三大主题展馆讲述沂蒙革命历史
纪念馆共分沂蒙精神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展览与沂蒙党史馆三大主题部分。从撒播革命火种,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取得成果,“沂蒙精神”的中心主题贯穿纪念馆始末。
沂蒙精神馆主要展示了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军队带领沂蒙群众舍生忘死,投身革命斗争,党政军与沂蒙儿女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伟大的沂蒙精神。
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展览,主要展现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沂蒙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建立深厚的鱼水情谊和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形成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群众路线,赢得亿万沂蒙儿女拥护,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做主,凝聚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强大力量,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而在沂蒙党史馆内,陈列着沂蒙根据地、解放区党史文献资料、文物、影像资料以及党史图书,重点展示沂蒙根据地、解放区党政军民开展革命斗争的资料,承担着沂蒙党史文献资料贮存、研究、查阅等职能,是开展党史和沂蒙精神研究、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与窗口。
沂蒙军民鱼水深情谱写“沂蒙精神”赞歌
“沂蒙精神展”是纪念馆的主体核心。
“朔风吹寒屋,血衣刺心骨。新嫂取新被,洗拆忙翁故。夕阳西山落,温暖如新初。一碗鸡蛋汤,情深透肺腑。”这是展示在革命纪念馆内一首反映沂蒙军民鱼水深情的打油诗。
纪念馆内还陈列着“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拥军模范王步荣”、“舍子拥军——方兰亭”、“宁死不屈的吕宝兰”、“永远的新娘——李凤兰”等沂蒙红嫂拥军支前的感人故事,让人观后为之动容。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岁月里,沂蒙人民怀着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人民军队的无限深情,一切为前线,一切为胜利,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军民鱼水情。
纪念馆内的各式雕塑景观同样是展馆内的亮点。“红嫂乳汁救伤员”雕塑、“村民民主选举大会”豆选场景、“沂蒙群众手推车支援前线”等均充分再现历史场景,充分展现沂蒙军民鱼水深情与翻身当家做主的历史情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