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这个培训班办得太及时了,就像及时雨,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学到了玉米晚收增产等方面的知识,要不这下子俺可吃大亏了!”村民李化亮说,他原本打算明天就趁收获机还不忙,先把自家的几亩地的玉米收了,没想到现在收获还有点早。“俺一定按农技站马站长讲的,过了25号再收,晚收7、8天,这5、6亩地可就多收500多斤哩!”
这是9月17日,发生在新驿镇刘村举办的秋种技术培训班上的一个镜头。
为搞好今年的三秋生产,尤其是种好小麦,夺取明年夏粮生产“十三连丰”,新驿镇高度重视秋季农业生产技术及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从8月底开始就组织镇农技、农机等部门的技术骨干,以村为单位举办三秋生产技术知识培训活动。
“今年,镇里避免了往年‘大呼隆’搞培训的做法,采取逐村培训的方式,效果可比以前强多了,老百姓也非常赞成。”镇农技站长马君领说,由于各村种植的品种、地力条件等都不一样,收获的时间、播种的数量、施肥的标准都不尽相同,以前那种“一锅煮”的培训方式,往往就是走过场,既浪费了大家伙不少的精力,又让群众反感。
“现在大家伙,都希望多了解一些关于上了控释肥是不是就不用再往地里上起苗肥、拔节肥什么的,还有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预防小麦倒伏方面的技术。”郭村的郭恩鹏说,前几天,在俺村里举办的培训班上,专家们结合很多实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了这方面的知识。听完讲座,和郭恩鹏一样参加培训的130多名村民心头的疑云顿解。
在培训中,参加培训的工作人员不仅认真解答群众反映的秋种技术问题,还积极向群众宣传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一事一议”等方面的政策,并现场为大家解疑释惑。“这培训班办得真好,不光让俺学到了种植管理技术,还了解了很多的农村政策。”新一村村民赵显友建议,“这样的培训以后多搞些。”
(代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