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运营商内部规定有业务量,为了完成任务,一些内部人员也会铤而走险,做出一些不当行为。”相关人士说。
4现实困境
如何保证信息真实,“刚需”如何满足?
手机实名制的路上,一些现实的困境不得不考虑。比如登记信息真伪性的问题。一些代理商说,以前只要拿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即便不是本人的,也能办理;在已推行的实名制手机卡中,也不能保证信息的绝对真实和准确,这让实名变得有些徒有虚名。
再比如市场需求问题。采访中,一些经常出差的市民表示,手机漫游资费较高,到一个新地方得开新卡,每次都实名实在有些不便,只好转向那种“即插即用”的不记名卡。这种需求是“刚需”,很有市场。还有人提出,去年9月1日前激活的非实名制用户,是一个相当大的漏洞,如何让这部分用户自觉划入实名制的范围,同时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
【专家建议】
加大处罚力度,对运营商进行信用评级
济南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曲守宁教授认为,手机实名制之所以难执行,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监管方面。他建议进一步出台通信行业管理办法,加强对运营商的监管,可考虑将一些措施细化,除罚款外,还可考虑更严厉的处罚措施,比如吊销执照等。在实名制过程中,可考虑对各家运营商进行信用评级,把责任落实到人,实行淘汰机制,若被多次发现非实名办卡等问题,信用将被降级,还将被追责并面临淘汰。此外,在法律层面,手机实名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只是部门规章要求,法律效力很弱,需将其上升为法律。
曲守宁强调,手机实名制不能沦为一种形式,要想让广大用户真正接受实名,还需运营商俯下身真正了解用户的各种需求,进而作出改进。比如在用户反映强烈的漫游费等问题上,可根据实际调整漫游资费,最大限度给用户提供方便与实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