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49年10月1日凌晨4时,沈凡和美术组的同志们才完成了布置工作。担心有人搞破坏,他们还安排了几个人值班。
站在旗杆右侧见证大典
1949年10月1日午饭后,沈凡盼到了去天安门广场的通知。他换了条黄军裤,穿上了他最喜欢的白衬衫,与剧院的一百多个同志出发了。“游行的群众提着灯笼,拿着彩带,从四面八方涌来,情绪都十分激动,我们的方队就站在国旗旗杆的右侧。 ”
广场上放起《东方红》的乐曲,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一刹那,广场上响起排山倒海的欢呼声。“我是深度近视眼,看也看不清,着急地问同志,毛主席在哪儿呢?同志说,就在那儿,中间那个!我就使劲往前看,没看清也欢呼。”
下午3时,林伯渠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开始。“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那个时刻,我情不自禁地流出眼泪,兴奋呀,激动呀,开心呀,当时广场上30多万人,几乎都哭了! ”60年后,回忆起那一历史时刻,沈凡仍然激动万分。
狂欢游行直至深夜
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队和老百姓》、《保卫胜利果实》等乐曲声中,阅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乘坐敞篷轿车,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陪同下,沿着东长安街、东单广场直到外国领事馆聚集的东交民巷,检阅了三军部队。“分列式开始后,陆、海、空三军从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前,就经过我们方队的前面。 ”沈凡回忆说。
走在最前边的是海军方队,接下来就是步兵组成的步枪方队、冲锋枪方队、轻机枪方队、重机枪方队、82迫击炮方队、通信工兵方队、女兵方队。炮兵师一通过东三座门,广场上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车轮滚滚,十分威武。战车方队的马达轰鸣声还没有退去,东方天空又传来了震耳的轰鸣声。
画着红五星的空军战机的到来让欢腾的人们更加兴奋,欢呼声响彻云霄。“当时一共有26架飞机飞过了天安门,后来听说在场的外国记者都惊呆了,没想到中国一夜之间就有了空军。”沈凡自豪地说。
阅兵式结束后,沈凡又参加了从天安门到东交民巷至崇文门的游行,一直到深夜。65年后的今天,当年22岁的青年才俊沈凡已经是一个耄耋老者,但亲眼见证五星红旗从此耀动神州,见证开国大典,仍是他这辈子都引以为豪的事情。
延伸阅读:青岛87岁老人亲历开国大典 红灯笼挂上长安街(图)泰安79岁老人家中收藏50余幅织锦 重现“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护旗手李元甫逝世 见证新中国首面国旗升起冠县惊现开国大典前夕的报纸——群众日报开国大典红一师将豪迈亮相开幕式开国大典为何聂荣臻成为阅兵总指挥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