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民的事迹,让我心灵震撼,从他身上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9月19日上午,乡村医生刘庆民事迹报告会结束后,泗张镇干部栾庆林动情地说。
在第十二个“全国公民道德日”期间,泗水县作为孔子诞生地一改往年仅做“公民道德日”宣传一条街的宣传形式,增加了讲儒学、做志愿、典型报告、放微电影等“接地气”的内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可亲。“今年公民道德日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丰富。可以说,让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些人和事,更贴近群众,更易深入心灵。”正在中国泗水网《印象泗水》栏目点播微电影《爱的奇迹》的秦丽萍说。打开《印象泗水》栏目,看到以泗水人和泗水事拍摄的感人故事名列其中。
这次公益微电影展播活动,以泗水县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拍摄制作的微电影《爱的奇迹》《坚守》等为内容,在广场、社区、超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LED屏播出。在泗水县广播电视台、中国泗水网等平台展播,同时在中国泗水网设置下载区。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开展观后座谈活动,说感动、谈体会、见行动,用身边的典型感动和影响更多的人。
“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其他地方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没想到咱当地的典型也有这么多,身边的典型更可学。”在泉兴路文化广场举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一条街现场,到泗水县城走亲戚的大黄沟村村民张伟边看图板边说。当日,通过制作宣传版面、悬挂条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爱、诚、孝、仁”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展示该泗水县深化“四德”工程道德实践活动、打造“儒风孝道之乡”的经验和成果,以及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每逢周六、华灯初上时,泗水县城兴儒公园一角,人头攒动,不时传来阵阵掌声,由泗水县委宣传部主办的广场儒学讲堂正在这里进行。以《孝的双向传承》为题讲完课的主讲人贺秀芹,是泗水县儒风孝道之乡志愿者宣传讲成员、洙泗小学教师,当问及她在广场讲课感受时,她说:“与在课堂上不同,我可以与听众零距离的接触,但在讲课前,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确保讲课质量,还必须讲的接地气。”近一个时期以来,每周六在兴儒公园开展的广场儒学,已成为善学好思的人们茶余饭后的最好选择。听众刘瑞对广场儒学的开展颇有感触,“在广场上听讲座,其实是一种很优雅的学习方式,它不像在课堂上受空间约束着,无拘无束的那种感觉,没有任何压力。讲的好,我就听下去,讲的不好,我就走掉。”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一条街、事迹报告会的会场、还有儒学讲堂上总能见到身穿红马甲的一些人在忙碌着,他们是泗水最美的人——志愿者。截至目前,泗水县志愿者已有1200余人,这支志愿者队伍积极承办泗水县内区域活动,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社会不断传递正能量。
早在2013年春,泗水县就在尼山圣源书院所在的东野村开始“乡村儒学”试验,专家学者们深入到农民中间弘扬儒学,每月开设两次儒学课,深受当地农民欢迎。目前,“乡村儒学讲堂”已开办了50余期,听课群众有15000余人次,并逐步形成了覆盖圣水峪镇60个行政村的学习网络。在“乡村儒学”试验的基础上,启动开展了以“传承美德、践行孝道、构建和谐”为主题的“儒风孝道之乡”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互帮互助、邻里和睦、敬业回报”的良好氛围,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即“五环相连,孝心涌动”和“七彩阳光,和谐美满”。工作中实施“四百双千”工程,“四百”即以“孝”为主题,举办百场公益演出、百场公益讲座、百场乡村儒学讲堂和百场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双千”即评选表彰“千名孝星”,招募千名志愿者开展“儒风孝道”服务。为了让群众乐享文化成果,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成立了开心坷垃头艺术团、金升艺术团、泉乡艺术团、群星豫剧团等“草根”艺术团体,从农民群众中选取剧团演员,把文艺演出搬到田间地头、建筑工地和村文化广场,“文化惠民” 悄悄改变着百姓的生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