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近期以来,济宁市深入开展渣土运输管理专项整治工作,由市住建委牵头,联合规划、城管执法、公安、交通等部门积极构建“横向和纵向”管理网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合署办公”管理格局,多措并举,强化执法,着力为创城营造良好市容环境秩序。
狠抓源头管理。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的密封管理,对城区渣土运输车辆不盖篷布,故意遮挡、污损机动车号牌,不按规定时间和规定路线行驶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对违规的渣土运输车辆依法进行严格查处。加强建筑施工工地管理,对未按要求设置实体围墙、出场路口未硬化、未设置车辆清洗平台和沉淀设施等未达标的工地一律进行停工整顿。今年以来,对城区建设工地扬尘检查80余次,累计检查建筑面积约2610万平方米,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85份,停工通知书11份,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750条。通过对建设施工工地的严管重罚,促使工地“六化”达标,为建筑渣土治理提供源头保障。
建立长效机制。将渣土运输车管理标准由去年的“四统一、一规范”全面提升为“八统一、二规范”,即:统一车辆颜色、统一喷涂公司门徽、统一密闭装置、统一安装反光放大号牌、统一安装标识顶灯、统一安装交通安全语音提示器、统一安装通信设备、统一安装行车记录仪,规范通行证管理、规范渣土车驾驶人信息管理。按照新标准,成立了21家规范的专业渣土运输公司。市交警支队打破正常工作时间,加大日常巡逻管控,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工地,由交警协同城管执法人员开展半夜突击整顿,每天夜间10时至次日凌晨,进行集中治理,每次行动至少持续一周。辖区交警大队根据工地分布情况,组织警力进行区域治理。今年以来,共查处黑渣土车及各类违法行为630余起,对违法驾驶人记分1200余分,暂扣车辆126辆,强制拖车5辆,责令2个公司限期整改,取消了45辆违法渣土车的《建筑渣土运输车辆管理通行证》。
强化督导考核。我市创新考核方式,制定完善了《济宁市区建筑渣土运输企业和车辆及驾驶人管理实施细则》,对渣土运输企业实行“信用等级考核”,将企业信用与监管考评情况挂钩。对发生多起严重交通违法、违规的渣土运输车及所属公司,降低其信用评级,缩小作业区域,减少通行证配额。整改不达标的,取消其渣土车辆运输资质。今年,已取消5家企业的运输资质,2家企业信用等级由A级被降至B级,缩小城区作业面积三分之一,形成了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