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伴随着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的结束,第九届残运会游泳比赛正式落幕。在4天的比赛中,来自全省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蓝色泳池逐梦,济宁“泳士”最终凭借个人实力,斩获42枚金牌,位居金牌榜首位,济宁五朵金花周杉杉、杨婷婷、李可欣、段继珍、唐瑞芳更是将报名参加的所有金牌包揽,而济宁队老将于海也在与亚残会冠军PK时斩获2枚金牌。
温暖:现场观众为运动员送来自创“律诗”
“加油,加油,好样的。”昨天是残运会游泳比赛最后一个比赛日,现场早已坐满了前来观战的观众,看着泳池里一个个“飞翔”的身影,观众的鼓掌声和呐喊声一次又一次响起。“今天正好是周日,带着儿子一起过来看比赛,残疾运动员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精彩的比赛,那种不放弃、拼搏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周女士告诉记者。“身残意志坚,省运启华篇;击水游池场,追波锦梦圆; 争先称胜霸,拼搏换新天;孔孟文明地,飞翔唱凯旋。”上午10点,游泳比赛正在激烈的进行中,现场播音员突然播送了一则五言律诗。原来这是济宁68岁的热心观众赵书明看到比赛后写的。赵书明的老伴告诉记者,他每天都坐公交车去看比赛,中午回家吃完饭下午再看比赛,从省运会到残运会几乎一天不落,“现场播送诗的时候老伴非常开心,他希望把残疾运动员给他带来的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
精彩:接力赛第一棒盲人小将反超对手
上午11点15分,残运会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开始,这也是本届残运会游泳比赛的压轴战,济宁队对阵实力较强的淄博队,周杉杉、杨婷婷、李可欣、段继珍代表济宁队“出征”,年仅14岁的李可欣出战较为关键的第一棒。
入水、出发、移臂、打腿……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如果不是在残运会现场,观众可能不知道场上的两位选手视力全无。看不到游泳馆美丽的天花板,看不到两侧的水线,看不到对手在哪里,她们完全凭着感觉在游。刚一出发,济宁小将李可欣与淄博选手杨倩茹就齐头并进,这种僵持的局面突然在第25米的时候被打破,杨倩茹突然加速,在50米处率先触壁,李可欣暂时落后两个身位。“刚开始比较紧张,因为自己是第一棒,如果犯规整个队的成绩就会被取消,并不知道被对手超越了。”赛后李可欣告诉记者,她只是在保持自己的节奏在游,转身之后,由于体力不足,杨倩茹的速度明显降了下来,而李可欣则一步步的将差距缩短。8米、6米、5米、2米,在第一棒最后25米,李可欣成功逆转,将对手反超,率先完成第一棒交接。随后,济宁队其他几朵金花将优势进一步拉大,最终以6分26秒23的好成绩夺冠,领先淄博队3分钟以上。
心愿:最希望家人来到现场
济宁“泳士”在本届残运会获得这么好的成绩,离不开他们平常辛苦的付出。“队员每天要游8000米左右。”游泳队教练于兴丽告诉记者,33岁的老将于海是队员中年龄较大的一位,为了让自己游得更快,每天要游接近10000米,“男子100米仰泳他比自己上届的成绩提高了10秒,已经超过了上届冠军的成绩。”
33岁的于海是一位8岁女孩的父亲,为了不影响比赛,他已经2个多月没有回家。“想女儿,特别想,每一场比赛都希望她能来看。”因为一次意外失去右臂的于海希望能把每一次胜利都作为礼物送给女儿,不过作为队长的他为了不影响整个团队,即便是在周末也坚持不让女儿来看比赛,“我最大的心愿是,女儿在说起他的爸爸时,能自豪地说‘我的爸爸是游泳冠军,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和于海一样,92年出生的段继珍这次也没有让家人来现场看她比赛,“爸爸、妈妈、弟弟来了之后,我担心自己会过于紧张。”段继珍笑着说,“最大的心愿当然是他们能看我夺冠、站上领奖台,他们如果悄悄来了之后别让我听到他们的声音,默默支持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