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0月14日讯 (山东台 王营 菏泽台 聊城台)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需要世代相传,而非遗传承人是重要的承载者和传递者,透过作品看非遗。同样都在作画,文化与地域不同的绘画流派,各有千秋、独领风骚。
聂远征,8岁跟随父亲学习麦秆画,中国十佳民间艺人,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励。
“看到麦秆有亲切感,创作一件作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非常亲切,舍不得卖。”
同样有着乡土乡情的作品,在山东菏泽粮食画传承人韩国瑞手里正焕发着本色的艺术生命力。
“菏泽粮画历史悠久,早在光绪年间,祖辈就在研究,之前防腐技术不过关,很多 老的作品没有保存下来,经过研究终于攻克了防腐难关。”
韩国瑞说,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家乡打造成“粮画村”,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走向致富路。
临沂兰陵县68岁的王少年是羽毛画第三代传承人。与普通的笔和墨作画相比,羽毛画没有绘画的元素,也能绘制出作品的质感与神韵,与国画、油画相螕美。
“羽毛寓意着飞翔吉祥,用羽毛做衣服,更能展现圣人的气质。”
巧从心中起,妙在手中生。领略了羽毛画,用木头作画又会带来何等的美哉?
聊城市阳谷县的王传成是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木头温润和纸有表现的手法明显的不同,给人以亲切感。”
山东木雕历史悠久,与东阳木雕、乐清木雕相比,名气上还等待着超越,王传成说,希望将来能多收几个徒弟,让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从记忆中找寻非遗的印记,留住非遗让它活在当下,转变成我们的生活方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