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记者 盛利)截止到目前为止,山东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赛程已经过半,赛场上残疾健儿们的拼搏精神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每一个站在运动场上的运动员,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们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巨人。这位巨人,就是各位参赛运动员的教练员。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在欣赏残运会赛场上队员们精彩表现的同时,也可以试图将视角伸向赛场外,一同感受运动员教练们和残疾运动员家长们所带给我们的感动。
你是我的眼 让我看见这"跑道"就在我眼前
今天,让我们一同探寻青岛市短跑运动员王支鹤和她的教练孟凡赛场外的训练生活,品味孟凡教练在带领队员夺冠背后的酸甜苦辣。
图为孟凡教练带领王支鹤冲刺瞬间
如果将一个人的眼睛全部蒙上,她会出现在200米赛场的跑道上么?答案可能稍出意外,完全可以。昨日上午9点半,女子T12级200米决赛的发令枪在济宁体育中心打响,来自青岛队的13岁小姑娘以30秒16的成绩荣膺冠军。不过,和普通的女子200米短跑比赛不一样的是,王支鹤是双眼全部被蒙上的情况下,在引导员的指引下完成的比赛。冠军王支鹤身边的这位引导员,就是她的教练孟凡。
记者跟随王支鹤和孟凡进入运动员休息室时,两人还都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经过一分多钟的调整后,孟凡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需要这么长时间调整气息,主要还是紧张。"其实,我心里的紧张程度一点都不比支鹤少。"
据孟凡教练介绍,由于视网膜萎缩,王支鹤的视力只有常人的二十分之一左右。一个偶然的机会,孟凡发现了王支鹤身上的短跑潜力。从此,师徒二人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身为青岛市南区残疾人联合会的工作人员,孟凡大学毕业之后便和残疾人运动打起了交道。每天下午,他都会带着自己弟子一起训练跑步。由于孟凡手下的运动员都是视力残障人士,因此,在训练中如何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戴上眼罩之后能够放开胆量跟着自己跑,成为摆在孟凡眼前的头等大事。
为了搭起这座信任的桥梁,孟凡可谓想破了脑袋。"无论是在训练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一直不把他们当残疾人,他们也都把我当做自己的大哥哥。"在平日和运动员们的接触中,孟凡将自己形容为一个"话唠"。讲故事、说笑话、拉家常,孟凡用自己想到的所有方法和队员们进行充分交流,努力破解这些残疾运动员们的心理防备。通过不断沟通,孟凡逐渐取得了弟子们的信任。久而久之,这种信任也融入到了训练中。正是有了充分的信任,两人才能在比赛中合二为一,齐心协力,共同由起点奔赴终点。
"取得运动员信任,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接下来最难的,就是向他们传授肢体动作。"孟凡向记者介绍,由于这些孩子视力基本为零,所以接受起动作要领来十分困难。普通运动员一学就会的动作要领,有时他要向弟子们教上几十遍。不仅如此,语言上的传授对于他们来说不太容易接受,必须摆好动作之后让他们去触摸,他们才能将动作要领完全领会。"你想想吧,手里至少五六个孩子,我摆着姿势不动,让孩子们去触摸,这一下午下来,我都感觉自己站成了一尊雕塑了。"孟凡用看似玩笑的话形容了自己为了孩子们的成绩提高所付出的艰辛。
据了解,盲人赛跑的训练都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练的带领下,队员们速度的提升都有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而在决定提升速度进行训练的最初阶段,对教练和孩子的配合默契程度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由于提升速度会加剧残疾人运动员的心理恐惧感,加上速度提升后两人之间的配合还需要磨合,所以摔倒是经常的事情。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练都会下意识的去保护运动员。由于领跑时教练员要比运动员靠前一个身位,所以在运动员跌倒的瞬间,教练们都会将运动员一把揽入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