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赵易龙的养殖池塘
池塘里搞起立体养殖,青蛙蔬菜都不耽误,创业成功不忘帮助村民一起发家
见到赵易龙时,他正在板房里忘情地唱着自己的原创歌曲《我哭了累了心都碎了》。“养殖场不忙的时候,我就喜欢唱歌、写歌。”第一眼见到他,很难看出眼前这个90后的青蛙养殖青年还是一位网络歌手。他已经写了二十多首原创歌曲,朋友喜欢称他为“情歌王子”。1991年出生的赵易龙毕业于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没有选择在大城市发展,而是回到农村开始做起“养蛙郎”。年纪轻轻的他已是汶上县创业青年的佼佼者,是科学养蛙的能手,养殖界的同行说:“他是一位从情歌跳到青蛙的另类王子。”
毕业后,他选择回乡养蛙,吃住都在水塘旁的板房里,一待就是两年。
刚毕业那年,赵易龙和同学在汶上县杨店镇水库附近游玩时,看到很多闲置的水坑。就是这些一个个不起眼的水坑引起了他对创业的兴趣。犹如发现金子一般,经过调研、思考,他最终决定以水塘为基地,开始了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家人一直反对,认为大学生整天鼓捣青蛙是不务正业。赵易龙耐心给父母解释,经过努力,父母终于答应了,并给了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赵易龙告诉记者,从小喜欢青蛙的他终于在2012年7月成立了济宁龙鑫公司,从事青蛙养殖驯养,一个个水塘就是他创业的“战场”。公司成立后,他吃住都在水塘旁边简易的板房里。自己学着做饭、洗衣,在水塘边一待就是两年,他用行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没经验,父母给的10万元打了水漂,请教老师拜访专家,改为立体养殖火起来
虽然学的是特色养殖,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缺乏经验,青蛙死了一半,没有客户,剩下的青蛙卖不出去,一开始投入的10万元就打了水漂。
面对失败,他没有气馁,好强的他没有再向父亲伸手。“那段时间特别苦,没钱的时候,我靠拣拾附近村民扔的烂菜叶做成菜肴度日,吃了整整一个星期。有时遇到下雨天,板房装修不好,屋里面也跟着‘下雨’。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最难最苦的时候,但也是那个时候锻炼了我。”赵易龙告诉记者。
深陷如此境遇,家人多次劝他放弃,去“老老实实”上班。但是,倔强的他不顾父母劝阻,仍然坚持自己的创业梦想。面对困难与挫折,赵易龙没有退缩,而是选择静下心来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从头再来。在他看来,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赵易龙回到学校请教老师,拜访了青蛙养殖专家,并去多地考察学习,最后决定放弃原来传统的单一青蛙养殖,变成优质种蛙、蝌蚪、幼蛙、商品蛙、蟾蜍和有机蔬菜等多种类的立体养殖。“立体式的种养结合套种模式,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养好青蛙的同时还有了二次收益。”他像个专家似的向记者娓娓道来。
一垄垄的地变成了一个个水坑,周围被一米多高的网围着,水坑两边种上各种蔬菜,青蛙不时地钻进蔬菜地里,用特有的方式———一吐舌头就将害虫卷到嘴里,没了虫子,蔬菜也不需要喷洒药物,一棵棵绿油油的蔬菜就变成了纯天然的绿色产品。与此同时,农作物上的虫子给青蛙提供了天然食物,还降低了养蛙成本。很多客户知道这种立体养殖后都来抢购,让赵易龙的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