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一是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改变原来单纯地组织专业人员举办文化活动的形式,更多地组织群众性文化团体上台表演,在业余文化队伍中培植优秀群众团队,靠上去为他们指导、排练节目,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今年以来,以“一月一主题、月月都精彩”群众文化活动为主线,搭建平台、完善功能、创新服务,把一些群众喜爱的、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交给群众团队,全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目前,已举办舞蹈大赛、读书朗诵比赛等文化活动60余场,参加群众近万名。
二是由“管家式服务”向“菜单式服务”转变。组织文艺专业人员和文化志愿者深入村(社区)帮助组建文化队伍,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对村居群众文化队伍实行“菜单式服务”,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根据群众需求,文化馆馆长和3名副馆长每人联系2个镇,带领文化志愿者一起,帮助村里培训骨干、组织队伍,手把手地教授花棍舞、广场舞、扇子舞、腰鼓、秧歌等,并且连续驻村培训一段时间,直到村文化队伍能够正常活动。目前,全区437个村(社区)第一轮文化培训全部完成,基层群众文化队伍500余支。 三是由“乐民”向“为民”转变。实施镇街综合文化站省级达标创建活动,按照省级标准,建设多功能厅、辅导培训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游艺活动室、电子阅览室、非物质遗产展厅等功能,文化服务项目建立健全,保障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启动村级示范型文化大院培育工程,指导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规范、活动广泛的优秀文化大院。目前,82个村级示范型文化大院建有娱乐室、辅导培训室、电子阅览室,90%以上的村已经完成文化广场建设,区文广新局配送农家书屋图书2万余册,配发了棋牌桌、音箱、服装等文化设施器材。
(杨福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