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在1980年播出,当时中国还没有系列纪录片的概念。一方面每集的片长参差不齐,有时候18分钟,有时候38分钟。更大的问题是,当年中国电视在节目播出时间上一直是没有正点的列车,节目时间表仅仅是一个大致参照,而《丝绸之路》有时候在周一20点播出,下周可能在周四22点播出,观众赶上就看,赶不上就不看,严重影响了收视。
NHK版本的《丝绸之路》则不同。总共制作了12集,每晚黄金时间播出,每集长度都严格控制在50分钟。NHK为该片投入的500万美元巨资是空前的,该片在日本的影响也是空前的,日本国内掀起了一股“丝绸之旅热”,之后每年有将近500万日本人前往丝绸之路。
50多个国家引进播出了这部纪录片。“中国有这样的文化,大家看了都很吃惊。印度女总理甘地说‘这是世界历史的教科书’。双方的合作受到世界各国极高的评价。土耳其政府则觉得这部作品是CCTV和NHK为了土耳其制作的。”铃木肇说。
陆上到海上,九年丝路之旅
NHK的丝绸之路是个宏大的拍摄计划。他们没有止步于中国。
1980年,结束中国境内的拍摄后,NHK摄制组继续前往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等国,再由意大利返回西安,在丝绸之路上兜了个来回。历时三年的采访拍摄制作成了18集的《丝绸之路》系列第二部,1983年在日本播出。
完成陆上丝路的拍摄后,NHK摄制组再走海上丝路,辗转印度、泰国、越南、印尼等国。1988年《海上丝绸之路》播出。
“这条路,马可波罗走了25年,从1978年算起,我这个‘现代马可·波罗’花了9年。”铃木肇说。
日本人对丝路的热情超想象
丝绸之路这个主题NHK拍过很多版本,可以说是反复拍摄、经久不衰的题材。2003年,日本NHK电视台向中央电视台提出再度合作拍摄《新丝绸之路》。央视欣然接受。
由于快到退休年龄,铃木肇并没有参与此次拍摄。不过,新版丝绸之路中大量运用了1980年采访团的素材。在寸土寸金的NHK电视台,有一间专门为“丝绸之路”剧组辟出来的办公室,是用玻璃隔出来的独立空间,屋子不大,里面的资料堆积如山,卫星地图、古地图、各种文史资料应有尽有。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终点。2006年版《新丝绸之路》最后一集《西安—永恒的都城》,NHK特地制作了88分钟的加长版。
当时还不太有名的堺雅人扮演的唐朝日本留学生井真成穿越到现代西安的街头。他说“都城虽然迁移到了北京,但比起智慧的积累,这个古都还绝不会输给谁”。深情的言说不禁让人动容。
日本人对丝绸之路的热情超出我们的想象。
这种热情甚至超过了中国人。“日本是一个不断追问自己从何而来的民族。日本文化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佛教也是从印度经中国传过去的,中国文化对于日本就像母亲般的存在,日本人始终想知道母亲到底是什么姿态。中国人离母亲比较近,也许这就是日本人比大多数中国人更想了解中国的原因。”铃木肇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