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原NHK(日本广播协会)导演铃木肇抵达南京,他将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进行为期两周的“纪录片工作坊”教学。1978年与中国合作拍摄纪录片《丝绸之路》后,他几乎每年都会来到中国,或采访拍摄,或给中国学生讲学。
凑巧的是,就在此前一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与亚洲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上丝路是中国的一条出路,现在的中国仍然在寻找出路。作为“旁观者”的日本在这条路上不停地追问与求索,正好给了中国“行路者”一个现实的参照。现代快报记者陈曦摄影 现代快报记者邱稚真
铃木肇:来自日本的南广学院客座教授
铃木肇,原日本NHK导演,考古学家,教授。亚洲记录片发展的领军人物。历经南非、印度、中国、巴基斯坦、伊拉克等12个国家,拍摄记录片数百部。曾与中国周恩来、邓小平两届领导人有过交流,其后与CCTV合作拍摄《丝绸之路》。曾一度掀起“楼兰热”,让中国“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2006年至2010年,受原北京广播学院副院长、现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王纪言之邀,铃木肇来到南广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当年,王纪言是《丝绸之路》摄制组里最年轻的摄影师。
五年期间,铃木肇半年在南京,半年在日本,这个淳朴、热心、幽默、知识渊博的“小老头”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希望学生们将来到日本去,去他家看他。
中日建交之年,周总理嘱托他促进中日交流
1980年的《丝绸之路》被誉为当时纪录片制作的高峰,并成为日后中国纪录片的“教科书”。
在导演韦大军的记忆里,30年前在北京广播学院上大学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电视台合拍的纪录片《丝绸之路》是他们在专业课上必看的片子。2003年到2005年,作为总导演的韦大军和同事们也扛着摄像机奔走于丝绸之路上,拍摄《新丝绸之路》。依旧是央视和NHK的合作。他也没有想过“超越”的问题。
在他看来,《丝绸之路》不需要日后的新版去超越它,它的光辉也不会因为其他版的精彩而暗淡,反之亦然。
《丝绸之路》这部纪录片经典的问世,少不了NHK导演铃木肇所做的铺垫。如果没有他,中日电视业之间的第一次合作,至少不会来得这么快。
1972年,中日建交,300多名日本记者来北京参加建交仪式,铃木肇是其中之一。30多分钟的采访结束后,周恩来宴请大家,席间一个一个敬酒,作为当时参加宴会的最年轻的记者,32岁的铃木肇引起了周恩来的关注。
周恩来亲切地嘱咐他:你以后的路还很长,希望你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回国后,铃木肇时常回想起这件事,思考着从何处入手才能完成周恩来先生交代的任务。他开始研究中国的历史。
他想到了“丝绸之路”。“中国最国际化的朝代是汉代和唐代,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了起来,可以说是国家的动脉。”铃木肇说。
打定主意后,铃木肇起草了关于拍摄丝绸之路的计划书。他一次又一次地试图通过中日友好人士以及一些媒体同行将自己的计划提交给中国领导人,但都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新干线上与邓小平的一次会面
转机出现在1978年。
那年10月,中国副总理邓小平访日。铃木肇从央视记者陈汉元处得到消息,邓小平会坐新干线,从东京到大阪,再从大阪返回中国。铃木肇通过陈汉元的帮助,拿到中国记者的袖章,得以进到高铁,最终和邓小平会面。
在新干线上,他给邓小平看了“丝绸之路”的拍摄计划书。
“邓小平先生看了之后,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只是在计划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表示收下了。”铃木肇回忆说。
1978年年末,中央电视台台长给铃木肇发来电报,称中方通过了NHK的计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