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当代收藏有种怪圈,他们收藏的目的和古人不同,古人收藏字画是学习借鉴前人的精华和营养,并无盈利之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品成为商品本无可厚非。但过于功利就失去收藏本来的意义,收藏的目的是为了鉴赏传承来提高自身的修养,可当下有些人买了字画以后,就等着它升值了,以致经营了多年字画还是欣赏不了更辨别不了真伪。有一次,一位画友拿来他收藏的古字画。他没打开我便告诉他画是假的。他很惊奇说: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当年有誉“徐半尺”。是因为他看字画经常打开一半便知真伪。可你画没打开你就知道真假,难道你有火眼真睛不成?我卖个关子笑而不答,后来被他缠得久了说了出来:你把画拿来后我首先看到的是他的裱工,古字画的裱工因年代久远,一定有些陈旧和返铅,有时代的沧桑感也就是俗称的包浆。可你这幅画初看象老裱工,但经不起细观,细看就有做旧的痕迹。一幅名家真迹绝对不可能把裱工做成仿古的,那样就把古字画给毁掉了,他听后大悟。
十几年来,姜士奎鉴别字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看纸张裱工是否符合书画家所处的时代,印章印色的吃纸现象,墨色和颜色与纸的溶合程度,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书画家本人的水平高低功底是否深厚,这是鉴别和鉴赏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等等。他利用职业之便,近几年在家乡梁山县办了4次名家收藏展,让家乡人提升对艺术品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书法,国画高度和深度,他和同行做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