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德
1.陈新宁:齐鲁时代楷模。男,40岁,原金乡县纪委纪检监察室主任。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3年,参与调查各类违纪违法案件90余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在查办案件中用铁的纪律和扎实作风树立了纪检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驻村帮扶期间,带领村民改电、修路、挖渠,帮助困难家庭学生,被村民誉为“最亲的人”。身染重疾,仍心系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2015年4月被授予全省首位齐鲁时代楷模。
2.冯佃生:桃李满园的“拐杖老师”。男,55岁,泗水县圣水峪镇东甲小学教师。幼时患有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初中毕业后回到家乡东甲小学教书,一双拐杖拖着残疾身躯,克服种种困难,默默坚守讲台36年,培养了1400多个山区孩子,把无悔人生奉献给大山教育。
3. 方程:坚守信义替父还债的90后女孩。女,25岁,兖州市大安镇石马村村民。父亲生意失败,欠下近200万外债。为了替父还清债务,18岁的她自力更生,历尽种种艰难,摸索出养蝎这条创业致富之路。她坚守信义,不仅替父亲还清了所有债务,还热情帮助、无偿培训有养蝎意愿的年轻人积极创业。
4. 焦卫修:27年不出差错的“绿衣使者”。男,52岁,嘉祥县万张镇邮政局职工。作为一名普通邮递员,27年来,他始终敬业认真、严谨细致地完成每一项投递任务,累计出班9600余次,行程10万多公里,投递报刊25万余份,包裹15万余件,无一差错、无一遗失、无一投诉,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5. 谢全武:拾金不昧的环卫工。男,63岁,汶上县吉市口佳苑环卫工人。他在小区清扫路面时捡到一个钱包,内含大量现金、10万元定期存单、多张购物卡等。在原地苦等3个多小时未见失主后,便拉着老伴按钱包内身份证上的大致地址一家一家查找。寒冬夜晚,年过六旬的两位老人坚持不懈连敲21家门后终于找到失主。面对丰厚谢意,老两口婉言拒绝。
爱德
6. 郭长顺:义务修路二十载的七旬老人。男,70岁,金乡县高河街道郭洼村村民。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无论寒冬酷暑,坚持义务为村民补路修路。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泥巴路到坑坑洼洼不平整的水泥路,默默平整了20年,用坏了20多把铁锹,从地排车到手推三轮车,再到电动三轮车,不图赞美,不求回报,满手的老茧向人们讲述着一个现代版“愚公”。
7.夏居峰:敬老爱老的爱心足疗师。男,36 岁,济宁市正真足疗店员工。2012年开始为济宁市各大老年公寓和社区的老人义务上门修脚,2013年他发动十几名青年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3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不畏寒霜酷暑,为5000余名老人义务上门修脚,先后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济宁市优秀志愿者、济宁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8.张洪胜:寒冬水下救儿童。男,53岁,微山县高楼乡聂庄铺村村民。寒冷冬日经过湖边时,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儿童在湖中拼命挣扎,危急时刻他立即跳入水中,湖水冰冷刺骨,加上年岁已高,且身上棉衣吸水,几乎体力不支,但他不顾自身安危硬是将孩子托出水面并游上岸。看到被救儿童情况稳定且家人已赶来时,他悄然离开。
9. 刘凤:临危不乱救游客的导游。女,31岁,曲阜金桥旅行社导游。作为全陪导游的刘凤,一年夏天带领32人的团队去华东旅游,所住酒店在凌晨一点多突然发生了火灾,在紧要关头,她全力疏散帮助游客脱险,并在危急时刻不顾生命危险跑回大火中的宾馆英勇救下68岁的老太太。2015被评为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公民。
10. 鉴兆飞:用文化守护精神家园。男,64岁,退休前任鱼台县环保局局长。退休后他放弃城市富足悠闲生活,坚持反哺桑梓。他日夜操心、多方筹措,筹资40万元为村里建成藏书4万余册的乡村书屋、占地3.8亩的文体广场,免费向村民开放,惠及本地及邻县4乡镇70余村居村民。年过六旬的他还拖着病体,一人搬回老家,亲自当起了书屋管理员,日日坚守、为村民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