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在广场健身
今年,济宁市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提升乡村生活居住环境,作为“美丽乡村”的重要指标,体育健身设施普及也将全面展开。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今年我市在23个行政村进行体育健身广场建设试点,并争取在全市范围内普及。今后,家住“美丽乡村”的孩子都将拥有一座建在家门口的篮球场。
9日上午,记者随市体育局探访了体育健身广场建设情况。在邹城市香城镇北齐社区,几位老年人正在新落成的体育健身广场锻炼身体。今年年初,香城镇有10个乡村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篮球场、乒乓球台、多种样式的健身路径器材,和之前相比,社区里健身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香城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从场地硬化,到器材安装,健身广场建设进程几乎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如今,这些新建的健身广场均已初具规模。济宁市美丽乡村建设于年初启动,在改善村容生态环境、提升村民文明程度的同时,体育健身设施普及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今年,我市在邹城、曲阜、汶上三个县(市)的23个行政村率先开展体育健身广场建设试点,按照计划,在年底之前,这些体育健身广场都将竣工并接受验收。此后,体育健身广场“由点至面”在全市范围内铺开,逐步实现在全市范围内普及。
通过美丽乡村体育健身器材建设,村民的健身需求也得到了极大满足。“受益最多的应该是村里的学生吧,有了篮球场和乒乓球台,孩子们放学之后有了可以玩的地方。”村民齐大爷告诉记者,以前几个村里面才有一片好点的篮球场,不光孩子们运动不方便,村里的广场舞也跳不开。“现在场地更宽敞了,器材更多了,村民的健身热情也提升了。”如今,每天晚上,健身广场上都看到运动健身的人群,随着健身场地的日益开阔,各乡镇可以地制宜组织更多内容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
相关链接:
乡村体育健身广场到底都有哪些必备设施?
篮球场、乒乓球台、12件健身器材缺一不可
今后,济宁的乡村体育健身广场会越来越多,那么,乡村体育健身广场里到底有哪些设施是必备的呢?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每个试点村新建成的体育健身广场,标准面积670平方米,包括一个户外篮球场(或一副篮球架)、两张乒乓球台、12件健身路径器材。
按照相关标准,篮球场面积为420平方米(15米×28米),四周各向外开辟不少于2米的缓冲带; 两张乒乓球台,活动球场地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12件健身路径器材,包括棋牌桌、太极推揉器、健骑机、腰背按摩器、腿部按摩器、双位漫步机、三位扭腰器、单杠、腹肌板、跷跷板、肋木架、伸腰架等各一件,所有场地均为水泥硬化地面。此外,所有器材都要通过相应验证,并取得NSCC认证证书。